民法典通稿(民法典 通则)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文5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 百科 全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 范文 5篇,希望你喜欢。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晌如文篇一
作为新时代的法典,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得以实现。例如,民法典规范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的到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更加有序,让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一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先后经过4次修改,历时五年,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他的出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它标志着我国私权治理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我们相信,作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民法典必将成为新时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应顺应时代潮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文篇二
《中华则谨桥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该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1、民法是对人们真实生活中行为的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
民法即私法,是关于个人或私人的法。如隐私权和信息权,民法就是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公民或法人等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
从市场经济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征:民法是以“私”字为核心的私权经济,这个特点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是私人(指有独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体),其发展动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标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说民法又是权利法和平等法。即孙猛对任何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要平等地保护。
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民法通过强调人性,追求真、善、美,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如被称为“帝王规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它要求民事活动要以依此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在承担民事责任。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曾说:“一个民族,如果民法规范健全,说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说明它的社会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社会将进入一个文明进步的新时代。
3、《民法典》内容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和责任问题,需要与民法意识、民法观念的培育和普及有关。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继承和收养问题,涉及的财产方面的物权以及债权方面的合同问题以及侵权责任问题,都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四要素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要有义务意识;不仅要有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民法观念,那么,他的人格观念、权利观念、利益观念、自由观念以及责任观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个政府没有民法观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难说是一个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识的培养既是全民的自觉行为,也是政府责任。
4、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直接关联,特别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民法典的实施,会很好地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强,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司法工作人员,要了解民法典的规范,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文篇三
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这些大家看看新闻就可以心中有数。民法典的亮点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呈现出来不少亮点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为能力的年龄、延长诉讼时效等等。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他建议,民法典颁布后,普法 教育 要及时跟上,尤其要通过教科书、现代通讯网络进行普及,普法教育要进机关单位、进学校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文篇四
千呼万唤,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民法,是调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所有的法律,因此,《民法典》也被大家称为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人民权利的宝典,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离不开它。这次《民法典》的出台,可以说亮点多多,从第一编的总则编,到第七遍的侵权责任编,都有不少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变化。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民法典普及力度。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加强立法工作、推动民法典完善发展。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 总结 实践 经验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推动民法典发展更上一层楼。
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民法典落地生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文篇五
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2020民法典普法讲座新闻稿范文5篇相关 文章 :
★ 2020民法典宣传稿大全【汇总】
★ 2020民法典宣传活动的宣传稿【汇总】
★ 民法典宣讲活动宣传稿怎么写
★ 2020抗击疫情优秀新闻宣传稿
★ 2020新型冠状肺炎500字新闻宣传稿5篇
★ 2020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通讯稿范文10篇
★ 2020疫情结束开学演讲稿范文5篇
★ 疫情期间网课学习感悟例文5篇
★ 以民法典为主题的宣传手抄报图片2020
★ 2020五四青年节活动简报范文5篇
未成年银行卡丢了可以去补吗监护人?
在18岁以下,如果银行卡丢失,监护人可以补办。
注:一般来说,银行不为未成年人申请银行卡。理论上,他们只能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处理。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处理。
1、 办理条件:年满16周岁并持有身哗知份证的成年人可直接持身份证到银行办理银行卡或相关业务。
2、 办理银行卡的步骤: ①带我的身份证去银行; ②根据银行工作人员填写申请表; ③填写表格并交给柜台; ④在柜台办理完手续后,按要求设置密码,并给申请人一张银行卡。
3、 后续程序:①到银行柜台挂失;②申请换卡业务;③面对面信息;④银行发行新卡。
拓展资料:
一、未成年人如何办银行卡?
1、 信用卡
如果未成年人想申请信用卡,他们的父母必须持有信用卡,否则未成年人不能申请信用卡。因为未成年人只能办理父母的信用卡附属卡,而不能办理主信用卡。 一般来说,家长只需将身份证、户口簿和信用卡带到银行网点即可。因为申请信用卡附属卡只需要主乱握消卡持有人在场。
2、 借记卡
如果未成年人想申请借记卡,这将比信用卡容易。只要未成年人有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陪同,他就可以在银行网点申请。当你去申请借记卡时,记得准备双方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等。 处理借记卡的过程也非常简单。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支持通过机器进行自助处理,并且可以当场获得卡。
二、未成年人申请银行卡的程序:
1.本人或监护人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银行填写开户办卡申请表,并携带号码等待电话;
2.当您拨打自己的电话号码时,请前往指定窗口,将申请表和证书交给员工。员工登录银行系统进行开户登记;
3.柜台工作人皮缺员应确认开户和卡激活。在此过程中,应输入六位取款密码;
4.办理完银行卡后,你需要在卡上存一些钱,然后你就可以得到自己的银行卡了。
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办理银行卡时不能开通网上银行,这意味着他们的银行卡只能用于存款和取款。
(网33)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
主讲人: 韦竹群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六中学德育副校长)
导入:
(一)校园突发事件的定义
→_→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在亩帆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各种突发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引起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的事件。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发展: 生存需要 安全
(2)高层次发展:
归属
被尊重/自我表现
自我实现
一、校园突发事件分类
(一)自然灾害性事件
→_→如地震、洪水、台风、冰雹、暴雪、山体滑坡等。
(二)社会恶性犯罪事件
→_→主要是指暴力袭击事件(校园砍杀、挟持)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
(三)社会重大灾难事件
→_→主要是指火灾、爆炸、校舍倒塌、集体食物中毒、踩踏等公共安全和卫生事故。
(四)暴力、冲突、伤害事件
→_→主要是指校园内发生的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人格侮辱等突发事件。
(五)自杀、自虐、自残事件
→_→在校师生的非正常死亡、自残、自虐事件,是当前中小学校遭遇较多,也是应对很棘手的突发危机事件。
→_→每一个突发危机背后都隐藏着心理危机:
1.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2.如何实施校园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3.班主任、教师可以提供哪些心理援助
4.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以能出现的应激反应
5.专业人员指导当事人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
6.校园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模式及其操作
7.校园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
8.媒体公关策略与舆情管理
二、危机孕育时期的预警应对系统
三个方面的子系统:
(一)危机应对的预警系统——危机发生前(孕育期)
(二)危机应对的应急系统——危机发生中(反应期)
(三)危机应对的维护系统——危机发生后(恢复期)
→_→
1.组成:
1日常教育工作机制: 按时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信息沟通网络机制: 建立“学校危机干预小组—教师—学生”三级信息沟通网络,轮值人员全天候手机开机。
3危机心理预警机制: 重点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干预、处理异常情况。
4危机处理预案机制: 制定多套行之有效的预案,并进行演练。
2.心理互助员:
1心理委员(明线)
→_→主要工作是协助老师开展班级心育活动,每周填写心理动态表上报。心育中心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班主任对其进行培养。要关心、支持他们,在班级中多肯定他们的工作,尤其在评优评奖方面有所考虑。
2信息员(暗线)
→_→主要工作是收老耐念集信息。身份不能公开,一定要和班主任单线联系,通过这条线获得的信息可由班主任添加在心理动态表上。
3.预警信号:
→_→美国心理学会针对青少年自杀干预提出了以下9个危机信号:
1外形或卫生状况侍困发生改变
2酒精或其他物质使用的增加
3成绩突然下滑
4回避社交
5讨论自杀或死亡
6尝试有风险和刺激的行为
7自伤自残
8说出类似“一切都没有希望了”“不想活了”的话
9搜集自杀相关资料、购置相关用具
4.预警干预五步法:
1知会学校、家长
2转介、就诊
3四方会谈、复课评估
4签订三方协议
5追踪辅导
三、危机反应期的应急应对系统
(一)启动应急机制和应对系统
当发生与校园生活有关的重大恶性事件时,学校危机干预应急系统要能及时、有效地与负责危机干预的其他系统(教育管理、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进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与当事人或相关的人群和亲属人群,提供科学有效地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
(二)成立应急系统工作组
1领导指挥组
→_→责任与组成:
1)在事件现场领导和实施对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2)负责协调与其他系统(管理、交通、卫生、消防等)的联系。
2专家指导组
→_→责任与组成:
1技术指导
2现场评估
3收集资料
4提供方案
5提供报告
3专业工作组
→_→责任与组成:
1在事件现场对当事人或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
2工作人员主要由本校和本地区(本学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已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组成。
→_→危机事件中三种人:
1成功逃生的幸存者
2根本没有机会逃生的不幸者
3本来有机会逃生却最终死亡的
→_→危机事件中什么最重要?
—— 冷静的心理能力:
→_→冷静的心理学意义:
控制冲动情绪;
转换思维开关;
指向行动层面
(三)发生的第一时间必须处理的六项事情
(1)通知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2)通知、召集有关方面提供救援和帮助。
(3)保护现场,等待有关方面的援助和处理。
(4)运送伤员,确认死亡情况。
(5)正视现实,准备危机事件事实报告。
(6)与学校成员、家长及家庭成员进行联系。
→_→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
(1)到达现场:
1有效控制现场的围观人员
2有效控制家长和媒体人员
3尽可能多地收集背景资料
4寻找可以接近当事人的最佳位置和角度
5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2)现场实施直接心理危机干预:
1尽全力保障当事人的人身安全
2尽快建立可以信赖的沟通关系
3尽可能让当事人多说话、多宣泄
4针对不同类型自杀者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5干预人员自身保持平静的心态
(四)应急系统之现场直接干预
灵活运用危机干预的任务模型:
(1)连续任务(评估、保障安全、提供支持)
(2)焦点人物(建立联系、重建控制、问题解决、后续追踪)
→_→建立联系: 共情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保障生命安全,建立联系,共情支持。
本阶段的焦点任务: 建立联系、重建控制、问题解决、后续追踪)
→_→重建控制: 降阶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情绪降阶、身体降阶、危险降阶)
四、危机恢复期的维护应对系统
(一)维护系统的含义:
1指在重大恶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以及对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或人群提供补救性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系统。
2其意义价值在于止损、反思、提升,以免再次发酵,危机将进入新一轮的孕育期。
(二)维护系统的任务:
(1)对外对上: 视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舆论引导的事件通稿,防止谣言滋生。向上级提交事件材料,说明发生原因、处置过程、善后情况。
→_→如何进行舆情管理?舆情通稿是否必要?若需要,什么时机发布?
1第一时间建立校园新闻发言人机制,统一对外信息发布的口径。锁定新媒体的舆论动向,防止“舆论漩涡”产生次生危机。
2舆情通稿一般来说,是必要的,且需要及时。
3假如是自杀类危机事件,则需要谨慎发布。(因为青少年的自杀是个敏感话题,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自杀事件被过分渲染,是极有可能激发群体模仿的,形成效仿行为。一般来说,该类事件的舆情通稿言简意赅,只说结论,不宜呈现细节和简化原因。)
4但有例外,如果这样的事件已经上升到公共话题,公权力就有责任直面质疑。
(2)学生家庭: 对相关家庭要及时慰问,提出解决办法,必要时提供心理援助。
→_→如何界定责任?如何对待校闹行为?人道主义援助和当事人家庭的“大开口”之间的平衡?
1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为校园危机责任认定提供了新规定,为从根本上治理校闹,为学校松绑提供了法律依据。
2自甘风险原则→_→当事人已经意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或者明知将遭受某种风险,却依然冒险行事,那么,当风险出现时,就当自己来承担责任、承担损害后果的原则。确定自甘风险告别了“受伤即有理”。
(3)学校内部: 梳理需要干预的人员。进行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危机预警和素质培养。
→_→(一)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
1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干预
2与当事人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
3当事人亲属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
→_→(二)维护系统之危机事件应急干预:
1成立危机事件创伤后应激干预小组
2收集事件信息,制定干预预案
3收集受波及的学生群体的相关资料,下发问卷调查
4遴选甄别需要团体干预的班级或群体
5开展团体干预活动(四名辅导员),观察员关注记录应激反应异常的学生名单。
6对照调查问卷内容和异常反应学生,圈选小组干预名单
7分组采用CISD(突发事件应激会谈技术)进行小组干预(三名辅导员),观察员关注记录异常学生名单
8对小组干预中的异常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一对一),必要时联系家长协同关注
9向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进行干预过程和结果汇报,提出建议
→_→剥洋葱法:
1问卷调查,遴选团体辅导名单
2团体辅导,筛选小组名单
3小组CISD,观察个体辅导名单
4一对一面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