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缓刑之前的征兆(法院判处缓刑后多久生效)
法院判缓刑前有哪些征兆呢
法院宣判缓刑的,没有任何特别的征兆,缓刑针对的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人,需要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认罪悔罪态度良好,有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要做到随传随到,不能有犯罪行为。
一、开庭前法院缓刑的征兆是什么?
判缓刑没有什么开庭征兆。有可能会判缓刑的刑事案件在开庭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征兆,法院还未开庭,在人民法院还没有审理的情况下,谁也不能单方面的确定一定可以判缓刑。如果量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认罪表现比较好,判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什么人可以判缓刑?
判断一个犯罪人能否使用缓刑,法律上对缓刑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方面: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
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这是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重蹈覆辙。
3、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对未成年人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三、缓刑期间外出被知道了怎么办?
如果缓刑期外出是经过司法机关审批同意,且在一个月内归来的不会有处罚后果,如果擅自外出没有超过一个月情节较轻的会被给予警告,如果擅自外出超过一个月或者被警告三次以上的,将被撤销缓刑,重新收监。
缓刑期间去外地的,必须要得到负责社区矫正的司法所的批准,而且要定期向考核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根据法律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宣判缓刑在开庭前没有什么特别的征兆,被判处拘役的犯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人,可以适用缓刑,但需要法院的批准,缓刑属于刑罚的执行方式,不用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但是有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不能有违法犯罪行为存在。
法院判缓刑之前的征兆
首先要知道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即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对其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简单理解就是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因此,如果犯罪事实和犯罪情节同时符合以上条件,法院会向犯罪分子所居住的社区去函询问如果对其适用缓刑是否会对社区造成影响,社区是否能对其进行矫正和监督,这时基本能判断会判处缓刑了。很明显,法院在开庭前两天将被告人收监,就是准备判处实刑的。这是法院的常规做法。 如果判处缓刑,就不会收监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判缓刑前的10个征兆
判缓刑前的10个征兆有触犯了刑法,经过审判已经认定其构成犯罪,应当接受刑事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具体如下:
1、首先,缓刑意味着对于刑罚的暂缓执行,是对于触犯了刑法,经过审判已经认定其构成犯罪,应当接受刑事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的考验期明文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其次,判处缓刑的条件较为苛刻,需行为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才有可能被判处缓刑。同时满足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才是应当宣告缓刑。
3、缓刑的执行: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最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管、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取保开庭判缓前兆
【法律分析】:首先对于取保候审的嫌疑人来说,判缓刑的机会相当大,在案子移送到法院的时候,法院通知嫌疑人去领取检察院的起诉书,如果此时没有被收监,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判缓刑的几率非常大,因为此时能不能判缓刑法院领导已经心中有数了,不能判缓的话会直接收监等待开庭。领取起诉书后,如果法院通知了当地的司法所进行司法调查,并且调查通过,那么基本就坐实了判缓刑的可能性,此时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罚金和退回违法所得,就能判缓刑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