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贡(民法典典)

2023-03-13 民法典

民法典影响我们生活哪些方面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体例上共建立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7编,尤其强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可参考的法律条例。民法典告诉我们有哪些自由,又应当受到哪些限制,让我们在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时能更好地协调与他人的利益。

二、民法典意味着什么?

1

意味着民法之重要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实施的婚姻法,民法典又以新中国第一部法典的身份降生,足见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民法以平等、自由、公平、诚信为基本价值追求,通过主体制度、权利制度、行为制度和责任制度,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确立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2

意味着我国民事立法进入了新阶段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化整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民法典继往开来,既继承了世界源远流长的民法传统、博大精深的民法理论,又吸收了中国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的实践积淀和学术养分,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留有余地;既回应中国的问题,也为世界民法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踏上了新征程

法治是良法之治。民法典的出台,使得我国民事立法在科学性、明确性、统一性、公平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快速提高了我国民事立法质量,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也为我国其他领域法律体系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民法典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民法典的编纂全面总结了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

民法典的时代意义

民法典的时代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扩展资料:

民法典对依法治国的影响:

从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彰显。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四个“维度”把握民法典重大意义

人民吃得饱穿的暖法律贡献了什么

人民吃得饱穿的暖法律贡献了什么

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利明

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纳入民法典的规则,都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以“民”命名,说明民法典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

已有单行民法,为何还需民法典?

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颁布了250多部单行法,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民事的或者涉及到民事的法律。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颁布一部《民法典》?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推进民事立法的体系化。我们的单行法是在不同时期制订的,在不同的时候侧重点或者立法的重心各不相同,所以难免造成各个单行法相互之间存在着表述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矛盾等等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所以迫切需要一部《民法典》,按照一定的体系、一定的框架把它们系统地、有逻辑地、科学地编撰在一起。民法典是私法的基本法,各项民事法律都要在民法典的统率下,构成统一的整体。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不太会跟刑法打交道,但是经常要和民法打交道。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居家点外卖,看手机App,这些活动就是在订合同,订合同就是和民法打交道。民法典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进一步提升,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的需求更加强烈,需要维护人格尊严,不仅要吃得饱,穿得暖,还要活得有尊严、有体面,对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保护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法典的出台,全面强化了对人民群众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的保护,实实在在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民法典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今天这个时候颁布民法典,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民法典是权利保障的宣言书

此次民法典草案亮点很多,最大的亮点就是为民立法、以民为本,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漫画/张建辉)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逐渐加强。今天,我们之所以要颁行民法典,是因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民事权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保障人民更加广泛的民事权利十分重要。民法典的分则各编由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构成,既确认了个人享有各项具体民事权利,明确了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和边界,又保护个人能够正常行使和主张权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民法典不仅广泛确认了各类主体的财产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广泛确认了人格权,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对私权的充分保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人格权。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均受到民法典的保护。为避免列举权利不完整,并为未来社会发展不断创设的新的人格权益提供保护,人格权编还确认了对人格权益保护的兜底条款。针对他人发送垃圾短信、垃圾邮件侵扰个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专门在隐私权部分规定了此种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类型,并明确将个人私人生活安宁规定在隐私权之中,禁止非法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禁止非法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禁止非法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这些规则既有力回应了个人隐私遭受侵扰的现实问题,又为保障社会生活安定有序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种公害。人格权编专门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在对个人信息进行正面确权的基础上,对合法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作出了规定。此外,针对网络诽谤、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网络侵权现象,民法典积极应对,构建了预防与救济一体的制度体系。人格权编中的禁令制度和侵权责任编中的网络侵权规则对有效规范网络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实现对侵害人格权损害后果的预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完善财产权制度,强化财产权保护。财产权是人民群众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物质保障,保护财产权就是保障民生。民法典在物权法和合同法等的基础上,采用完善既有规则或增设全新规则的方式实现保障民生的目的。在财产权客体方面,民法典适应大数据的发展,将网络虚拟财产等纳入财产保护的范围。民法典明确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规则,从而建立了财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民法典通过完善征收征用、禁止非法限制个人行为自由等制度,防止公权力对私权的不当侵害,使每个人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安宁的生活。民法典针对业主大会成立难、表决难,以及维修基金使用难的问题,完善了相关制度。民法典合同编为实现人民群众居住的需求,注重维持租赁合同的稳定性,完善了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新增加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有利于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民法典采用租购并举的体系,并辅之以居住权制度,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提供了多层次的制度供给。民法典增设的居住权制度,对于解决非继承人的居住问题、离婚后需要经济帮助的一方的居住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法律支撑。为适应农村土地改革的需要,民法典完善了土地经营权制度并与土地“三权”分置相衔接。民法典规定了土地经营权以约定的方式设立,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并明确了土地经营权变动的生效和登记规则,使其融入现有的物权变动规则之内。民法典同时明确了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内容,即在约定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取收益。这些财产权利规则的创设或完善共同构成人民群众民生保障的法律基石。

在确认对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保护的基础上,民法典通过各项民事责任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的实现。例如,在产品责任制度中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可以有效保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再如,鉴于高楼抛物行为频频发生,民法典在总结我国侵权责任法立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侵权责任编中专门规定了高楼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强化了有关机关在查找行为人方面的职责,有力保护了人们“头顶上的安全”。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居于基础性地位,法律分为公法与私法两部分,它们分别确认公权与私权,现代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一般认为,保障私权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实现的,而规范公权是由公法承担的,但实际上,民法典也通过确认和保护私权,成为依法行政的基本遵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规范公权的作用。民法典助推实现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以私权保障规范公权力行使,是权利保障的宣言书。民法典通过充分保障私权,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治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国民法典在国际私法史上的贡献或意义是什么?

在该法典颁布之前,国际私法作为一种法则只是调整一国内部各城邦国家或各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具有区际私法的性质。但该法典颁布后,冲突规范调整的是内外国的法律冲突,国际私法才真正是解决不同国家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因此可以说,国际私法由学说法发展到制定法,是一个质的飞跃。而且,法国民法典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对后世国际私法立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问题,并为许多欧美国家的民法典所效仿。

谈谈民法典颁布的伟大意义?

从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彰显。李永胜表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的颁布实施,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它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民事立法,它所涵盖的多项重要制度,有力夯实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民法典的编纂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依法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成果。”李永胜说。

从深度看,民法典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水平。”李永胜告诉记者,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以法典形式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并将其转化为法律上和现实生活中具有操作性、执行力和强制力的具体制度,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确保市场经济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民法典规定的各项制度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法治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压舱石。

从温度看,民法典回应人民法治需求,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人民情怀,蕴涵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李永胜对记者说,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实实在在写进法律条文中,镌刻在法典中,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民法典健全和充实了民事权利种类,形成了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和细化了权力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序的权利保障机制,以法治方式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民法典始终围绕人民权益的确认和保护展开,秉持全生命周期保护的系统理念,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到具体的全生命周期权益保障,为公民民事权利提供了全方位保护。民法典通过建立居住权制度、家庭制度、遗产分配制度、侵权责任制度,以及加强对精神层面利益保护等,保障幼有所育、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社会充满仁爱精神与人道关怀,体现出脉脉温情,彰显出人民立场和人文关怀,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从广度看,民法典对治国理政有重大意义。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与有力支撑。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李永胜谈到,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它是保障个人权益的重要法律之一,事关每一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为民事主体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行为实施的最基本秩序。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民法典既是老百姓权益的保障法,也是公权力运行的规制法。它不仅强调公权力要尊重民事权利,不能侵害民事权利,而且要求公权力积极履行保护民事权利的职责。

民法典贡(民法典典)

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

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私权(民法典中的私权利)
下一篇 民法典澎湃号(民法典颁布公告)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民法典贡(民法典典)

民法典影响我们生活哪些方面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体例上共建立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