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解释2021(民诉法解释2021第92条)
民诉解释2021
一、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几年
民事诉讼时效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之日起3年。中间因不可抗力中断的,不可抗力消失后继续计算。中间提起提起诉讼,主张权利或者债务人同意履行,诉讼时限重新计算。民事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
但是下列情形民事诉讼时效是一年:
1、身体受损害的要求赔偿的
2、出售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
3、延付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坏的。
二、什么是民事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
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也受诉讼时效约束
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4、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
1、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程序胜诉权),权利人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
2、法院在审理中不得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理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3、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应判决(而非裁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非驳回起诉)
4、虽已超过时效,但当事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仍可以接受 ---因为实体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当事人履行后又反悔的,不予支持。
五、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一)、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法律依据]
(二)、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五百九十四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由此可知,民事诉讼时效最短3年,最长可达20年,而身体受到伤害,出售不合格的产品不声明的,拒付租金,寄存财物受到损坏的这几种情况诉讼时效是一年。民事诉讼时效分为短期诉讼时效和长期诉讼时效,短期诉讼时效为一年,长期诉讼时效为二十年以下。
民诉法司法解释2021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如下:
1、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2、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3、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对合议庭组成人员、独任审判员和书记员等人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民诉法的解释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于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此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进行适用。该司法解释是最高法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也是参与起草部门、人员最多的司法解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