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缴费比例(2022年生育保险缴费比例)
医疗生育保险缴费比例
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一般是按照生育保险缴费基数的0.5%到1%的比例缴纳,缴费比例可以根据生育保险基金使用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作适当调整。(例如:北京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按照职工缴费基数的0.80%缴纳生育保险费;广州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按照职工缴费基数的 0.85%缴纳生育保险费。)
【拓展资料】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立法,对生育职工给予经济、物质等方面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生育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 、产假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她们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帮助生育女职工恢复劳动能力,重返 工作岗位的一项保险制度。 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用于保障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生育医疗待遇,用于保障女职工怀孕、分娩期间以及职工实施节育手术时的基本医疗保健需要。 生育保险费用由地方税务部门依法征缴,凡具有所在城市常住户口的职工和持有所在城市工作居住证的外埠人员都可以办理生育保险。一般来讲,生育保险的缴费基数等于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保险费用的基数,生育保险费由企业按月缴纳,个人不缴纳。
生育保险报销标准:
生育保险政策强调,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举例来说,一名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50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4500元,由生育保险基金统一支付给单位后,超过平均工资的500元用人单位不能克扣;假如女职工每月生育津贴为3500元,而用人单位当月的平均工资为4500元,其中的1000元差额需要用人单位补足。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生育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只适用于达到法定婚龄的已婚女性劳动者,并且还必须符合和服从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已婚女性劳动者的生育和不符合或不服从国家计划生育规定的生育,都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2.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为该职工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职工,按有关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不超过本单位工资总额1%的生育保险费用,国家则采取税前列支的办法来间接资助,可见生育社会保险费用仍然由用人单位负担。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则由国家财政单独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由本单位承担女职工的生育费用。
单位生育保险缴费比例
单位生育保险缴费比例为该单位上一年度员工每月工资总额的0.6%。所有员工的生育保险都是由公司统一缴纳的,员工不需要扣除相关费用。每个公司的缴费基数设定不同,所以缴纳的保险费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企业的工资不足社会平均工资的60%,就按照本地平均工资60%的缴费基数来进行计算。如果企业的工资总额高于了本市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就要按照300%的缴费工资来进行计算。
测一测你的抗风险指数,专家为你免费解读!
生育保险缴费比例
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比例:机关、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 养老保险 费的基数作为缴纳 生育保险 费的基数,按照0.4%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 企业缴费比例:企业、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0.8%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灵活就业人员按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0.4%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生育保险费。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第四条 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企业按照其 工资 总额的一定比例向 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计划内生育人数和生育津贴、生育 医疗费 等项费用确定,并可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列入企业管理费用。 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生育险保险比例多少
1.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2.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
3.报销比例:以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一次性支付(顺产为270%难产为320%剖腹产为420%)。
4.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
5.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他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