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新闻(临湘新闻主持人)
还有谁记得2000年左右桃林的那次bao咋事件??
“岳阳大爆炸”系列报道之五(2001年5月22日《信息时报》C9)
本报对于5·16岳阳大爆炸的采访和报道先于湖南省外所有媒体,采访之深入,报道之全面在全国首屈一指。本报特派记者乔装打扮,冲破重重封锁,深入爆炸现场,向遇难者家属、目击者、当地村民、医院及政府有关部门,了解这一灾难事件的真相,这一组组报道的背后,隐匿着记者许许多多鲜为人知、感人肺腑的故事——
直击5·16岳阳大爆炸
本报特派记者喻彬黎宇宇周海军胡利/文 喻彬/图
新闻回顾
5月16日,湖南省岳阳临湘市桃林镇永丰村发生炮竹大爆炸,造成7人当场死亡,其中4人是执行公务的公安人员,1名是镇政府干部,还有2名是临时雇请的民工。5月17日,本报记者立即奔赴现场,独家报道了整个事件。(详见5月18日至21日的《信息时报》)
奔赴事故现场
5月17日,本报记者黎宇宇、喻彬、周海军、胡利接到报料迅速奔赴湖南临湘市5·16大爆炸现场采访。
记者从广州乘飞机抵达常德机场后,立即乘坐出租车直奔事发现场,一路上下着雨,道路处处补修,为了争分夺秒准时给报社发稿,四颗悬着的心随着出租车在300多公里的泥泞不堪的路上飞驰。到达岳阳市已是夜幕四合,记者一行四人仍旧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
弥漫死亡气息
记者来到离事发现场只有2公里的一个村庄,路边一间屋子里,传来一片悲泣哀号之声,大门口花圈簇拥,挽联飘曳。记者想,这里面可能是爆炸事件中死难者的灵堂。进去一问,一中年妇女一边抹着眼泪鼻涕一边说:“炸死人?不是我们这里,还在前头。”
记者正准备上车继续寻访,突然听到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米黄色的泥浆溅到了记者身上,等记者回过神来,方知,办丧事的一家放了炮竹,据说是为死者的亡灵送行。眼前的景象,使记者感到这个阴雨绵绵的夜里氤氲着一种浓浓的死亡气息。
当夜,记者赶到事发现场,只见百步之遥处警灯闪烁,带路的人朝一片混沌的黑暗深处一指,“那就是爆炸的地方,屋子炸得只剩下一个角了”。他给记者描述爆炸发生后的现场时说:“东一条腿,西一只手,到处是人的骨肉和内脏。并提醒记者小心,现场还埋有很多炮竹火药。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在这弥漫着血雨腥风之气的死亡之地,记者心中无不隐隐感到沉重,为生命脆弱若昙花而感慨唏嘘。
突破采访障碍
从事发现场桃林镇永丰村到死难者彭永平家忠防镇渔潭村彭二组有近20公里的山路,路况弯曲而险峻,记者为了争取时间,不断叮嘱司机:“注意安全,加快速度。”出租车在黑夜中呼啸而行,雨水和路面泥水一个劲地向挡风玻璃瓢泼而来,模糊了前进的视线。几次在急转山道时,只差咫尺便与迎面而来的车辆相吻。记者的心直悬在喉咙里,忐忑不安。每次险象过后,记者都有一种在这死亡之气笼罩的山野里,幸免一劫的庆幸。身为副总编辑的黎宇宇一直是坐在前排,面对记者的惊叹他幽默地笑着说:“别怕,这是司机大佬在进行精彩的车技表演。”
当记者赶到死者彭永平家已是晚上22时许,七八个自称是桃林镇政府干部的男子对记者推推搡搡,拒之门外。倾盆大雨把记者淋个透湿,“干部”们说:“我们当地政府会把问题处理好,不关你们的事。”记者说:“我们是彭永平的好朋友,只是想来安慰一下彭永平的家属。”“干部”们依然将信将疑。这时记者已分头与死者家人做思想工作。终于,前来吊唁的亲友们不顾“干部”们的颐指气使,把记者带进隔壁的屋子。几位年轻人说:“要拍照,尽管拍,不要怕他们,要打就打一场。死了人还不让吭声,哪有这个道理!”在死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下,记者完成了对遇害者家属的采访。但当记者第二次赶到彭永平家时,有村民从村口迎了出来,挡在记者面前,“我们不想告诉你们许多情况,因为怕事后遭到打击报复”。
当晚,记者将第一篇稿件《岳阳大爆炸四干警遇难——另有一名镇干部和两名群众当场身亡》,传回报社,便赶往临湘市投宿,找好住处已是次日凌晨1时,这时,记者才觉得饥饿不堪,恍然想起忙碌了一整天连一顿饭都没吃……
次日,记者赶到死难者李加木家时,记者揉红双眼,一脸悲伤地跟着哭哭啼啼的吊唁者来到死者的灵堂,举起相机接连拍下几张悲怆的哭灵场面的照片。不料,旁边冲出三四名自称为镇干部的男子,揪住记者,要求出示证件,记者孤身一人(当时四名记者已分头行动),只好让对方记下了记者证件上的姓名和地址。对方仍不罢休,欲抢记者的相机,“不把底片交出来,就砸掉你的照相机。”记者只好装作不舍的样子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卷废胶卷交出去了。
19日上午临湘市公安局召开大爆炸中遇难民警追悼大会。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新闻媒体全部都是来自湖南省内的各大新闻机构。来自外省的新闻媒体只有本报唯一一家。
记者手记
面对死亡 该警醒了
本报记者喻彬
记者在临湘市桃林镇采访“5·16”大爆炸事件时,惊奇地发现在爆炸中遇难者尸骨未寒,桃林镇竟已满街摆卖着本地生产的烟花炮竹;到处听到燃放烟花泡竹的声音,当地人不为死亡所惧,我行我“炮”。
可悲,英年撒手人寰
记者走访的第一位死者家属是桃林镇司法干部彭永平的家属。彭父痛不欲生地告诉记者,彭永平才满30岁,扔下老父、妻子、两岁的孩子撒手西去,留下亲人无尽的哀思。据临湘市政府提供的资料表明:在这次死难者中,4名公安民警有3名都在30岁上下,真是英年早逝。另据桃林镇的村民普遍反映,近5年内桃林镇发生过多起烟花炮竹爆炸事件,死难者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当地村民,其中有数名是10岁左右的儿童。然而,频频爆炸死人,烟花炮竹的生产却屡禁不止,源源不断地生产、销售,任其吞噬着一个个无辜的生命!
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
5月19日,记者赶到桃林镇永丰村车岭组爆炸遇难者李加木家,展现在记者面前是:殓着李加木遗体的玻璃棺材上趴着拥着一大群呼天抢地哀号的吊唁者,其中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妪双膝跪地,头叩棺盖,嚎啕恸哭,泪落涕零,浑身颤栗。记者当即拍了这一悲怆揪心的一幕。死者的长兄李修旗告诉记者,那是他70多岁的老母亲。真是黄叶未枯青叶落,白发人送黑发人,好不凄凉。
可叹,爆竹花圈并售
记者在桃林街面上,到处看见成行成市、成垛成堆的炮竹和花圈一起摆卖,整条大街几乎是“花”团“炮”簇。这本身就是对生命和死亡的一种讽刺:烟花炮竹那绚丽的火花和震耳的喧响之后,接着而来的可能就是花圈了。
19日记者乔装成一炮竹经营商,来到一家门口堆满了炮竹的店里,说是要批量经销烟花炮竹,店主一听乐了,马上给记者开具了一份“打过八折”的批发价格表,店主说:“运到外地区有两个办法,一是全封闭的车箱;二是你事先给我打电话,我去打通关节。”记者问店主销售烟花炮竹是否经过当地政府许可。店主朝墙上指了指,只见墙上挂着一块奖状一样大小的铜牌,上面写着“临湘市烟花炮竹专卖公司销售点”字样,店主说:“那是我们市政府发的,是合法的。”
后来记者发现,整条大街上凡出售烟花爆竹的店铺里都悬挂着这么一块像奖状一样的铜牌。
可惜,欠缺思危意识
之所以要收缴、查禁非法制售烟花炮竹,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明知道烟花炮竹是一种易燃易爆危险品,人们必须对它慎之又慎。
尽管,爆炸发生的真正原因众说不一,但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正视:对于一切潜藏着险情隐患的事物,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时时刻刻要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因为生命是一次性的“消费”,不再重来。
假如记者没有亲眼看到爆炸的尘埃尚未落定,死者的血腥未散、尸骨未寒,桃林大街竟然大肆销售烟花炮竹;假如记者没有亲眼看到那一块块“专卖”烟花炮竹的、像奖状一样的铜牌;假如记者没有亲耳听到桃林镇连年炮竹场爆炸导致死人的事件;假如记者在桃林镇没有听到远远近近传来的炮竹声,记者绝对不会无病呻吟,枉发感慨。
人生苦短,灿若昙花。生者当好自珍惜。
临湘人健万象城烂尾了吗
临湘人健万象城没有烂尾。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临湘人健万象城处于加紧建设中没有烂尾。烂尾,由烂尾楼引申而来,指事物、事件中途夭折、不了了之或草草收尾。如烂尾工程、烂尾新闻、烂尾电影、烂尾小说等。
徐莉央视主持人简历
徐俐
徐俐,1961年出生于湖南临湘,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主播,并担任cctv4新闻组组长。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徐俐还于2006年、2009年出版过两本随笔,分别是《女人是一种态度》与《优雅是一种选择》。
中文名
徐俐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湖南临湘
出生日期
1961年
职 业
主持人
主要成就
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
代表作品
《中国新闻》
70岁大爷去按摩店,一连十天没有消息,报警后才知道真相,你怎么看?
话说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真的不仅仅是给点钱就可以,老大爷也有生理需求,也有精神需求,他需要陪伴,而不是给钱。十天没有消息了,儿女才在邻居的提醒之下想起来……但是这个时候老大爷早已经冤死多时了……对于老年人的照顾看护,还是要多上点心啊……
人老心不老:70岁大爷去按摩店。
说起来,这个大爷真的是人老心不老啊,居然70岁了还去按摩店,不管这店正规还是不正规吧,总归是大爷有“情趣”啊,年纪这么大了还不忘“享受”生活。不过,也是因为这次的“按摩”,让大爷失去了生命。不得不说,“色”是刮骨钢刀啊……
十天没消息,子女也不联络。
不过,大爷的子女也实在“太忙”了吧。把自己家的长辈扔在家里不管不顾,就连电话也不打一个,几天失联了也不管管。这要是十天半月的没想起来,都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才发现大爷失联了……
而且现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很多老年人都是在故乡养老,跟子女没有住在一块。如果依然还是这种缺乏联系的状态的话……或许未来依然会有子女不知道自家老人什么时候去世,又是如何去世的情况出现,想想也觉得可怕……
报警才知道真相:大爷“意外”死了。
失联十天之后,老大爷的子女才想起老报警。经过警方的侦查,才明确了大爷生前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在按摩店。在一番追查之后,原本说没见过大爷的按摩女才吐露了真相:原来大爷最后一次去按摩店“按摩”的时候,忘记带钱了,按摩女不依不饶,怎么可能让大爷“白嫖”呢……
但是就在推搡之中,大爷不小心磕碰摔倒,最终没了呼吸。按摩女怕被警察抓,又怕担上杀人的罪名,两个按摩女合伙把老人装到黑色大袋子,扛到树林中埋了……至于案件是否如按摩女所说,还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
关爱老年人生活,关注老年人动态,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
如果,大爷有老伴及家人的陪伴的话,或许他不会去按摩店寻找慰藉;可能,大爷的子女如果能主动、及时地跟大爷沟通联系的话,或许就能早点发现大爷的异常,及时帮他解决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了……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重来……再多的假设,也挽救不了大爷的生命……
不过,人总要在这样的意外中反思,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让老人养老,怎么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或许,这才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而不是八卦于大爷去按摩店这样的情色内容……
(人物隐私关系,配图与人物无关)
湖南有地震吗?
湖南省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地震,如果有多少次,具体如下:
湖南不是一个多震地区。1972年,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在此之前的2000多年时间里,湖南地震记载不多,烈度也不大。
1631年,崇祯四年,常德发生了湖南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这场震级约为7级的地震,不仅波及湖南33个州县,湖北、四川、江西、贵州、安徽等地也有波及。余震竟然持续数年,在湖南历史上实属罕见。
此后,湖南的地震多是小打小闹。1931年,湖南大公报在最后一版《小新闻》栏目,报道了湘乡地震,这场民国湖南的最大地震,新闻只有短短不到200字。因为地震破坏力不强,媒体当然也不重视。大地震一直是湖南的小概率事件,天佑湖南。
这样的文字:“周鲁襄公十六年(春秋时期,公元前557年)甲子地震”,这是湖南文献中对地震的最早记录。
东汉末年开始,地震有了较确实的记录:公元3世纪和4世纪,湖南地震各有两次,5世纪没有记载,6世纪有一次,7世纪没有,8世纪有一次,9世纪有一次,10世纪没有,11世纪有一次,12世纪没有,13世纪有一次。1000年的时间里,文献上记录的湖南地震只有寥寥9次。如果采用技术手段对湖南进行地质分析,地震次数将有所增加。2004年湖南省政府新址土方工程剖面的古地震遗迹,专家经过地质分析得出结论,长沙曾有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0以上的地震活动,这在文献中并未记载。
明清时期,文献记载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之所以会增加,不是地震突然滚滚而来,而是之前对地震的记载有大量遗漏。明清时期,史料记载更加详细和权威。1500年以后,我国史料记载的较大地震才是基本可靠的。
1449年9月1日,湖南宜章发生地震,“三日泉水流出尽赤”,这是明代对于湖南地震最早的记录。
从1449年到1630年,这180年里,有49年发生了地震,平均每三年半有一次。27个县有地震记录:其中地震五次者有岳阳、沅江、衡阳三县;地震三次者有临湘、浏阳、常德、汉寿、益阳、宁乡、湘乡、新宁、安化九县;地震两次者有靖州、安乡、永定、常宁等县。数据可以看出,洞庭湖区的常德、汉寿、沅江、澧县、安乡、岳阳、临湘已形成一个多地震区,几次4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洞庭湖滨湖各县。除了湖区,邵阳、新化、新宁、安化等县又是一个小地震区。
1556年1月23日,中国山陕大地震,至少82万人被压死。山陕大地震震级为8级,以山西、陕西和河南为核心,波及到了湖南。临湘、澧县、平江、安乡、浏阳发生地震,房屋震塌,压死人畜甚多。
1631年常德大地震荣王府倒塌
1631年,羊年。崇祯皇帝忧心忡忡。李自成自号闯将,与张献忠会合后金兵围大凌城(今辽宁锦县),明朝守将降金。运气已不站在明王朝这一边。那一年,还有一件事被计入了当年的大事记,常德发生了湖南有地震记载以来第一次大地震,震级约为7级。
8月15日夜,荣王府静谧如常。突然,轰隆隆巨响从西北传来。巡按白士麟向朝廷奏报了这次地震,并特意突出了荣王府的灾情,可见荣王府是常德的标志性建筑。地震以常德至澧县包括安乡为中心,影响了省内外68个县。之后余震不断,持续了几年。
与震中距离愈远,震情愈轻,一些地方只能算是有震感:岳州(今岳阳),距离震中120公里,震时仿佛有金睛闪烁,环绕民居,所在地裂,黑沙喷涌,腥气逼人;大庸(今张家界),距离震中138公里,声吼如雷,内城房屋崩倒压死多人,乡村遍地裂陷;善化(今长沙),距震中约170公里,地大震有声;零陵(今永州),距震中约360公里,1631年的地震仅仅记述为“地震”二字。
常德大地震后几年,湖南一直为地震所扰。清朝时期,湖南地震多为零星小震,仍以洞庭湖西北各县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地震范围有所扩大,湘西三县辰溪、吉首、凤凰都有了地震记载,说明落后地区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
民国初年常常春节闹地震。
1931年8月12日,湘乡铜梁乡蒋市街。下午两点,发生地震,地震持续约两三分钟。湖南大公报称,湘乡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有多强烈?不过是墙壁微有倒塌,田禾树木倒地甚多。池塘里的鱼虾跃起,地震没有造成人畜伤害。此次地震震级不到5级,成为民国时期湖南唯一的较大地震。
湖南大公报的这篇报道,还提及七月初的一场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化县城西南三十里的洋溪,是轻微地震。床铺摇动、桌椅震动发响、人站不稳,是民国地震的典型描述,地震都不大。
1972年,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从1911年到1972年的61年时间里,湖南有31年发生了地震,地震次数为83次,分布于26个县:临湘12次,湘潭8次,慈利7次,长沙6次,澧县5次,石门4次,宁乡、醴陵、株洲、安乡、华容、永顺、汝城各三次,望城、沅陵、岳阳、常德各两次,桃源、汉寿、南县、益阳、大庸、双峰、新化、隆回、嘉禾各一次。这一时期,地震次数较以往各个朝代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记录较为详细,缺漏较少。多震地区仍然是洞庭湖周边各县。
民国初年的地震多发生在春节:1914年,正月初三,南县、安乡、长沙;1915年,正月初三,长沙、湘潭、醴陵、株洲;1917年正月初二,岳阳、长沙、湘潭;1918年正月,宁乡、醴陵、岳阳、湘潭。
春节里闹地震,想必是非常深刻的记忆。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此写了一首诗,描写了1917年和1918年发生在春节的两次地震:去年正月二,地震人不觉,但闻老渔言,君山搴一角;今年正月三,震势剧于昨,忽然头昏眩,杯盏相击搏。
1972年,湖南开始用仪器记录地震。从1972年到2013年,湖南共发生可测定参数的地震962次,其中4级以上的地震为6次,3.0-3.9级地震44次,2.0-2.9级地震共497次,1.0-1.9级地震共415次。期间发生的最大地震是发生在常德澧县的4.3级地震。这一时期地震主要分布在湘中的宁乡及娄邵地区、湘北的常德地区以及南面的郴州三个区域。
湖南是地震活动比较少也比较弱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也不多。有记载的最大的一次,是1631年8月发生在常德澧县震级为6.8级的地震。
长期以来,湖南省发生2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六七次,3级以上大概平均每年1次,不过都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湖南处于华南地震区内相对活跃的中强地震带——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汉水与大娄山-雪峰山地震小区,区内活动断裂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历史和构造背景。
此外湖南地震还具有震源浅、烈度偏高的特点,一个3级地震即有强烈震感,并可能造成破坏,4级左右的地震就有可能成灾。
自公元1500年以来,全省有10个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共计20多次,所有的市、州都发生过强有感地震。从新近长沙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分析,我省曾发生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级以上的地震。
自1973年以来,湖南地震监测台网共记录到长沙行政区域内地震92次,而在历史上长沙记载的中强度地震也有3次。
报送人是写谁的名字
文件中,报送的名字是具体的部门和人员。
报送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形式,意思是报告并送交上级或有关部门。
信息报送途径主要有:书面递交、传真报送、发电子邮件、电话报告等。过程:填写-上报-审核-存档。
紧急信息报送范围
一是重大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集体上访、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请愿、游行、罢工、罢市、非法集会、爆炸、群体械斗、枪杀、抢劫、劫车、劫船等;
二是事故灾害,主要包括火灾、矿难、环境污染、翻车、沉船、飞机坠毁等重大事故,以及其他造成重大伤亡或影响较大的事故;
三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风灾、虫灾、雪灾、地震等;
四是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五是其他重要紧急情况,主要包括国内外突发事件引发的重要社会事件或苗头、群众普遍关注和新闻媒体及互联网报道的有关临湘的敏感热点问题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