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目标 产业兴旺)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会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方针解读如下:
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只有生产发展了,方能使生活富裕起来。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准。
2.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乡风文明即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乡风文明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
3.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其主要解决的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是农民看得见的,也是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
4. 管理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建设的要求。如今的村民自治是最典范的践行。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从最基层开始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标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规划,要从农牧业和农村产业发展具体考虑,切实完成粮食增产、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 “三增”总体目标。努力实现粮食作物平稳提高产量。坚定不移地把粮食增产做为“十一五”阶段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重点总体目标。这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迅速上升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争取“十一五”阶段粮食作物综合性生产量做到10000亿斤水准。
努力实现农牧业持续提质增效。坚持不懈把农牧业提质增效放到农牧业和乡村经济工作更为明显的部位。这也是提升农业产品竞争能力、保证农业产品合理提供、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提条件。要想方设法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农牧业较为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国际性的竞争。
努力实现农户不断创收。坚定不移地把农民增收做为农牧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规划的重大任务。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户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关联到农村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完成。争得“十一五”阶段居民收入年均增长5%之上,为逐渐变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发挥特长。
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坚持不懈把发展农业生产主力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结构战略调节,变化农牧业提高方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量和升值工作能力,夯实和提升农牧业基本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量坚持不懈粮食作物基本上自给自足,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作物综合性生产量做到5亿立方米上下。提升粮食作物主产地生产量基本建设,提升粮食作物产量、质量和生产制造经济效益。创建粮食作物主产地与主销后倾角区段权益联动机制。搞好别的地区粮食作物生产量基本建设。
坚持不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规章制度,保证基础农田总产量不降低、质量不降低。提升以中小型水利建设工程为核心的田地基建项目,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溉工程,加速旱地农业更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牧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能力。
新农村建设目的
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第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第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第四是促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第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五个方面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
那么该怎样走这条路?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值得反思或值得检讨,我个人认为应该就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的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农村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应该说这三个方面我们都有大量欠账。
从农民的角度来讲,2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绝对数量虽然增加了,但与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却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再缩小,现在又扩大的过程。并且,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程度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初。过去城乡收入差距是1比2.56,而现在是1比3.21。农民的收入问题面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从农业角度来讲,尽管最近几年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在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现代化的投入、现代化的装备以及现代农产品的推广方面都有很多企业介入。但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包括贫困地区来讲,还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怎么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就是怎样加大对农业公平性的投入问题。
从农村问题来讲,如果说农民收入上不去还有一些原因可讲的话,那么农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文化、科技乃至于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现在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问题。
怎样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怎样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怎样确保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公平性投入?从大的思路来讲,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是一个很好的蓝图。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也是延续了党中央在十六大提出的两个统筹,以及随后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和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做出的重要论断等一系列重要理念。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或者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新农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是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如果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过去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很成功。最近几年我们的农产品供应,除了粮食出现了一些波动以外,所有的农产品都是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而且还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
但是,我国的粮食仍然是一个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的稳定,依靠传统的农业方式是不行的。农民的收入这几年上不去,除了严重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结构以外,从农业内部来讲,劳动生产率低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我国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不要说与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只相当于美国的1%),即便是就我国内部比,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也仅相当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3,相当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4。如此低效率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怎么能够确保国家农产品的供应和粮食安全呢?靠如此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又怎么支撑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城市?换言之,我们不能想象在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阶段,我们一方面是非常发达的二、三产业,有着非常发达的工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另一方面却是非常传统落后的农业;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工厂、企业,另一方面还是老牛耕田。这样的国民经济一只腿长,一只腿短,肯定走不了长路。
所以,新农村建设是促使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农业发展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现代投入,包括装备、机械化以及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其次是现代的农民应该是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能经营,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青年农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总之,现代农业是装备的现代化,是农民的现代化。
新农村建设: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应该讲,最近几年、特别是90年代后半期至今的这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9%以上,去年是9.6%,今年上半年是9.5%。一般地说,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三大支柱:一个是进出口贸易,一个是投资,再一个是消费。但实际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是前两个,即投资和对外贸易。而另一个支柱即消费这一块,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现在我们仍有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但是县以下的商品零售总额却只占了全国总额的约30%。
现在,我国的很多行业和很多的产业部门大量地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已经出现逐渐过剩的现象。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却严重不足,乡村的道路、电力、能源等设施匮乏,生产生活设施水平很低。这种一方面大量的供给过剩,一方面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确实客观存在,并且矛盾逐渐尖锐。需求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另一个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最近的一篇报道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制约农村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就电视机消费市场来说,农村的电力都不足,电压都不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些家电能在农村使用吗?很多洗衣机和电冰箱都当成放杂物的橱柜,电视机始终只有一个频道等等这些真实的故事,都是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又为下一步国民经济能不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担忧,正是因为我们巨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的农村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造成的。因此,我感觉新农村运动、新农村建设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新农村建设: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键是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现在我国的农村确实是社会事业不发达,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国家对“三农”的欠账甚多。据说,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三所国家一流的大学,每年得到的国家财政投入,竟超过了国家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共品的投入;2000年,世界粮农组织对我国的卫生状况评价是世界倒数第四,而在此方面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再看我们的劳动社会保障。我们的社会保障长期关注城市居民的就业与再就业,而很少关注农村劳动力。如果想看现在中国的发展差距,就看城乡结合部。而这些都是制度上的不平等造成的。
所以,如果讲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话,过去我们更多地是为农民的负担过重而发愁,税费改革以后最大的农民负担已经没有了,农民跟国家的由关系过去依赖关系、纳税关系、对抗关系,变为“三不”关系:不纳税,不对抗,不理你。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社会的稳定到底怎样保证?基层政府这个国家政权末稍以后该怎么治理?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
从这四个方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确实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的基本思路。在此思路之下,怎样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做一些深刻讨论。现在全国各个地方有很多实践,发达地区前些年在城乡统筹方面或者说城乡一体化方面已经走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包括一些内地在新乡村建设方面,比如江西赣南等地区都在搞乡村建设的试验。最近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规划出这样一个蓝图,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方向,但是我们还应该因地制宜,政府的积极性要和农民的积极性结合。
1、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大家讲到的,从五中全会就提出来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有五句话,有一些报道农村的记者朋友们大概很熟悉,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
2、从具体的工作推进去讲,今年“一号文件”里也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第一个当然是经济建设,第二是农村的政治建设,第三是文化建设,第四是社会建设,第五是农村基层的党的组织建设,能够让农村基层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
3、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有五个大的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收入等等,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一个是在搞的过程当中可能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加重负债,另外没有经济基础的话,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我一开头就讲到,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方针体制,这是宪法规定的,不能因为搞新农村就错误理解为不搞家庭经营了。三是农村和城市相比,落后的方面很多,到底从哪方面入手,中央文件讲得很清楚,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比如有的地方农民道路不通,他非常希望尽快修通道路;有的地方电不通,希望尽快解决电的问题;还有看电视、对外交通、清洁的水等等问题,以及农村普遍关心的教育和卫生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四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规划要统一制定,任务要一项一项落实,工作要逐步推进,而且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别的地方的经验。五是要坚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三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当然首先要动员农民,调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他们自己的劳动推进农村的建设。二是财政实力增强了,国家要给予农民支持和帮助。三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城市各个方面,城市的企业也好,城市的普通居民也好,如果有可能,也多动员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4、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中央要求必须做到“五要五不要”:第一就是要追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中国过去在基层和社会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做法,往往一件大的事情提出来之后,有一些地方追求表面的变化而不追求实效。新农村建设,中央要求一定要追求实效,而不是追求形式主义。第二是明确强调要从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要盲目攀比。前些日子大家在电视里也看到,在报道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多典型的农村建的非常漂亮,居住的房子甚至比城里都漂亮,普通农民住的房子可能比部长们住的都好,这样一些典型确实是他们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造成这些典型也有它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每个农村都去学不现实,容易造成劳民伤财。第三是要因地制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各地农村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如何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一条对中国确实是关系重大,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提新农村建设,而不是新城市建设?既然是新农村建设,建完了应该还是农村,应该还是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还能体现农村的特点,保留住农村的那些优良传统。还有一条就是一定要和农民进行充分的协商,先搞哪些,后搞哪些,而不能靠强迫命令的办法。第五个就是一定要引导和扶持,不要包办代替,有些地方当地政府实力比较强,或者当地有几个企业大老板愿意出钱,帮农民把房子都盖了,当然也好。但是中央更关心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育新型农民,要在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这就不能搞包办代替,而是要引导扶持。
5、五大目标很清楚,一是农村生产力要得到发展,第二农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提高,第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第五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推向前进。涉及到几亿农民的这样一件大事怎么得到推进?中央反复强调的,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去推进才有可能,光让农民自己搞就跟以前一样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从五个方面来考虑:1、作为政府的投入来说,要建立一个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一个长期的政府对农业农村增加投入的机制,无论是财政的支出还是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各个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投向,都应该逐步增加,并且形成一个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2、党和政府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并且相互之间协调,形成合力,去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党和政府的部门是相当多的,不能说哪个部门只为城里设的,所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这一点必须明确。3、还要形成一个调动农民积极性,让他们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而辛勤劳动,这样一个激励机制。4、要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5、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这当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做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意义: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4]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