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汽车(315汽车质量网官网)
聚焦汽车315|频频“断轴”的理想ONE,还有多少故事可讲?
而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理想 汽车 最不想听到的词恐怕就是“断轴”。
上市五个月,召回上万辆
事实上,理想 汽车 是业内公认的“抠厂”,在别人大手大脚烧光上百亿元,却造不出一辆车的时候,李想设法开源节流,在2019年底开启理想ONE的交付,并且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单季盈利,不禁让人心生怀疑。
然而,理想ONE的起步并不顺利,交付不久,贷款银行解约、“排放系统故障”报警、物流模式未解除、动力电池故障等问题就一股脑地涌现出来。不断曝出质量问题的理想ONE,似乎早已暴露了理想 汽车 急功近利的发展硬伤。
去年1月,一台理想ONE与一台宝马3系相撞,造成前者右前轮断轴,后者左前侧车身受损,当时以为仅是个例,并未受到官方和公众的重视;此后,在5月、8月、9月(两起)、10月份中,理想ONE又先后发生了多起断轴事故,这才演变为饱受瞩目的“公众事件”。当车主将断轴问题反映给理想 汽车 ,经过调查后均收到统一的答复,那就是车主使用不当,人为导致断轴,拒不退车。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厂家的“甩锅”态度。
2020年11月1日,理想 汽车 召开“秋季沟通会”,称截止去年10月,累计发生97起前悬架碰撞事故,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对此,理想 汽车 称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产的理想ONE“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
然而,理想 汽车 这个“免费升级”的表述引发许多用户不满。舆论认为,所谓“免费升级”硬件实际上就是召回,理想 汽车 在这里玩弄文字 游戏 ,有避重就轻之嫌。
理想 汽车 的“傲慢”终于激怒官媒。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旗下媒体,“中国质量新闻网”以《理想 汽车 的诡辩》为题,表达了立场和态度。
11月6日,理想终于发布道歉信称,将严格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从11月7日起,召回2020年6月1日之前生产的10469台理想ONE,免费为用户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事实证明,纸终究保不住火,发酵近一年的“断轴门”,最终以理想 汽车 的“认错”而结束。
但是,理想 汽车 明知车辆的前悬架下摆臂存在问题,为何能在6月2日起采用“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却不在当时即及时选择召回?这值得消费者们深思。
赚钱的背后,是故事还是实力
从理想公布的2020年业绩看,理想 汽车 确实做得不错。单凭理想ONE一款车型,2020年全年销量达到32624辆,仅次于蔚来,而且毛利率也超过了蔚来、小鹏,去年第四季度还实现扭亏为盈,成为首家“赚钱”的造车新势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理想 汽车 宣布季度盈利,但在资本市场上却没有掀起多大波澜,更没有止住股价一路下行,目前来看,理想的市值相比 历史 最高点,已经蒸发了近千亿。
今年2月22日,理想 汽车 发布了一封内部邮件,理想 汽车 CEO李想提到:2025年的销售目标是在800万辆新能源车市场中抢占20%的市场份额,即年产销达160万台,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并且到2030年则要拿下25%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要知道,即便是年销超两百万辆的一汽-大众,在华市占率仅10%左右。而如今理想 汽车 的市占率还不到3%,也就是说,5年内理想 汽车 要实现年销售量超过50倍的增长。但是,想要达到这种成长速度,理想似乎还有很多难题。
有人就为理想 汽车 算了笔账,想要占据20%市场份额就是年销量达到120万辆,理想 汽车 需要每年翻倍增长才能达到(2021年7.5万辆,2022年15万辆,2023年30万辆,2024年60万辆、2025年120万辆)。
毕竟造车新势力大多数不靠卖车生存,而是靠融资生存,说白了很多造车新势力造车真正的原因可能都是投资人想融资一把提升股价,然后卖出股份套现上岸。所以造车新势力们大多不是在卖车,而是在演戏在给自己贴金,像模像样的卖车也无非是给自己增加履历,可想而知这样造出来的车最终能好吗?可惜了被收割的“韭菜”们,最终承受伤痛的还是消费者。
产品方面,对比同为第一梯队的蔚来和小鹏,截止目前,蔚来共有三款产品在售和一款产品在途(eT7、eC6、eS8、eS6),小鹏 汽车 共有两款产品(G3、P7)在售。并且根据此前理想 汽车 在招股书中的产品规划,其2021年并不会推出新车型,下一款新车或将在2022年上市,在更迭如此快速的新能源市场下,理想 汽车 今年仅依靠理想ONE继续支撑,其难度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未来李想还会继续讲故事,毕竟理想 汽车 的市值,相比蔚来、小鹏,还是有一定差距。
总结:
事实上,“谁”在“315晚会”上榜,对消费者而言,都谈不上“切肤之痛”。毕竟,就算你就是上榜车型的车主,也是一件好事,相信因为上榜,之前悬而未决的质量问题,都会很快得到解决。
即便理想 汽车 没有被点名,但作为造车新势力,如果只是以盈利为核心,为了把财报做的漂亮,而失去了作为 汽车 企业该有的严谨负责态度,那终将只会是 汽车 行业变革浪潮中的泡沫,转瞬即逝。
2021年的315晚会上,哪些汽车品牌被点名了?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3·15晚会中,有两个汽车品牌被点名,分别为英菲尼迪和福特。英菲尼迪方面比较恶劣,车辆出现问题后,找到4S店里,却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向媒体及通过其他手段发布相应问题,而且延保的时间从2年到20年不等,完全取决于车主的维权程度,如果维权担心事儿闹大了,4S店就会给予最高20年的延保。
而最终要的还是那张“保密协议”,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之间就协议的争议事宜(“本次事件”)视为全部解决完毕,乙方(车主)自愿放弃就本次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或损害。很显然,是为了掩盖事实。
而福特也是因为变速箱积水生锈所曝出问题。
然而问题繁多的特斯拉在今年315中并没有被点名……
往年只捶一个车企,今年历史第一次连捶两个车企,还都是外国品牌,福特和英菲尼迪,之前我猜测会有一个自主品牌车企。福特和英菲尼迪都是近几年在国内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车企,销量都是一落千丈,几乎是在生死线上挣扎了,爆锤他们俩有没有点鞭尸的意思?
而且捶的问题是变速箱问题,还都是几年前的车型出现的老问题。
从最近的网络热度,我有几点疑问:
1.特斯拉频频刹车失灵为什么不捶?难道这个问题不严重吗?而且特斯拉死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一直把责任推给消费者。
2.为什么曝光的车型是好几年前的已经停售的车型了,福特翼搏自从2019款之后就没再出新车了,而且这款车早都停售了,所以曝光它的意义就很有限了。
3.曝光的英菲尼迪QX60车型为进口车型,本身就是售价偏高的毫无性价比的销量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车型,所以曝光它的意义也就非常有限了。
4.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关心的是符合目前消费趋势的我们以后可能会买到的汽车的质量,比如目前火到爆炸的新能源行业巨头车企特斯拉,它到底安不安全,它的多起刹车失灵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车到底安不安全?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们到底要不要买?能不能买?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环保出行购买纯电动汽车,但特斯拉的目前这些疑问没人帮我们解答清楚,所以我们只能暂时不买。不管怎么样,我们也不会去买已经早都停售了的福特翼搏的,所以,315为啥不捶特斯拉?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啊。
长安福特变速箱生锈事件、英菲尼迪保密协议事件以及宝马4S店违法使用人脸识别事件。
据央视报道,万店掌、悠络客等公司违法向商家供应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事件,其中涉及正通汽车集团旗下的100多家4S店,全部使用了悠络客提供的人脸识别系统。
宝马4S店违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消费者进店后,就会识别用户的人脸并保存其人脸数据、性别、年龄、到店次数、到店事件等隐私信息。
英菲尼迪因保密协议被点名。据消费者反应,车辆出现问题后,找到4S店,竟然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向媒体及通过其他手段发布相应问题。
根据晚会报道的信息显示,一位车主的英菲尼迪车型在高速路上突发失速现象,到4S店检修之后,4S店以质保到期为由要求车主自费更换变速箱。而更换变速箱的价格高达15万元,车主对此也是非常无奈,因为15万的价格还不如换车呢?
协议中同时还强调,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之间就协议的争议事宜(“本次事件”)视为全部解决完毕,乙方(车主)自愿放弃就本次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或损害。
“就像不平等条款一样”,英菲尼迪车主表示。目前涉事企业尚未发布官方声明。
作为一个豪华品牌,英菲尼迪理应在质量方面提高产品标准,此次登上3·15晚会,也给英菲尼迪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退出中国市场只会是时间问题。
“3·15晚会一年一次,但消费者维权一日复一日。”汽车行业,一直是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每一个投诉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无奈、无助的消费者。
再说几句
作为大众消费品,汽车产品质量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年都有不少车主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踏上艰难维权路。
一次晚会顶多曝出一两家车企,这还是危机公关没处理好的。曝出来的肯定是有问题,没曝出的不代表没问题。
树立一个好口碑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品牌,有时可能只需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特别声明:本篇材料参考于知乎,汽车之家,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2315晚会什么时候曝光汽车
2022年3·15晚会没有曝光汽车,已于2022年3月15日20点播出。
2021年3·15晚会曝光了汽车,是关于汽车变速箱问题的2项案例,即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内幕、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频发。
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11项案例:1.男子冒充女主播诱导粉丝打赏,2.曝光翡翠直播间借高价原石发廉价成品,3.口碑营销公司操纵搜索结果,企业负面给钱就能屏蔽,4.校园门口抽奖游戏横行专坑小学生,5.湖南插旗菜业使用土坑酸菜,6.禹州粉条纯“薯”造假,7.200余家软件下载站或涉捆绑下载,8.浏览网页就能泄露手机号,9.多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10.非标电线电缆安全问题,11.打玻尿酸致大面积脑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