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个人信息指的是什么?
个人信息一般指公民个人信息。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
2021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维权办法
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相关权利人可以通过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向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在实体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在虚拟网络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
向公安机关报案。刑法第253条之一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作出明确规定。个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诈骗的可以报警,通过公权力救济来惩戒犯罪、维护权利。
向法院起诉,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司法机关可依照民法典规定,对其相关民事权利予以保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个人信息
刑法中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哪些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哪些,个人信息包括什么、哪些方面、哪些内容
公民的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对于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加以使用,是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虽然如此,仍有许多公民的个人信息由于自身的原因,暴露在各种地方,尤其是互联网上更为严重。那么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哪些呢?个人信息包括什么呢?都有哪些方面和哪些内容呢?
按照法律法规的定义,一般来说,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内容。可以归纳为公民的个人信息其实就是公民身份信息、财产信息、通讯与行踪信息等这几大类。目前公民的个人信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不法分子的违法收集,这对于公民的人生安全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避免主动或无意识中泄露个人的信息,如果个人信息不幸被恶意利用,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
想要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这需要公民注意,在使用公共网络的时候,不要输入任何个人信息;不要登录不明网站,或不在不明网站中留下个人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