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的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在这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即生产力标准是最核心的标准。
这个标准不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决定力量原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原则立场,是其他两个标准的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规定:三个有利于指的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三个有利于”包括哪些?
三个有利于包括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统一的,实践标准是基础,它已经蕴涵着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准的思想内容;而后两者又是对实践标准的具体化。这样,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践标准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扩展资料: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样就可以防止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
“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如下:
1、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三个有利于的科学意义: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样就可以防止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
3、“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
邓小平提出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重申,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自身内部规律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而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并制约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置于三者之首,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观点的重申。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问题上,过去的错误是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去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离开生产力标准去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剪裁实际生活。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这就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本质。
同时,“三个有利于”概念蕴涵了增进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思想。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综合国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教育实力和文化、国防实力,它既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体现,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决国家面临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的基础。
把增强综合国力纳入社会主义社会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者有着同一个目的,因为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主体,而且是生活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消费主体,是价值评价的主体,所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增进人民利益,在“三个有利于”中更具有根本的价值意义。
“三个有利于”是一把鲜明的尺子,可以用来衡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许多大是大非。它至少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在概念上对姓“社”姓“资”问题作空洞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看哪些做法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而实际的问题;
第二、我们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有利于”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
三句话,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尺度,切开了理论上纠缠不休的疙瘩。何等深刻,何等直截了当,何等淋漓痛快!它回答了在改革开放问题上,是用概念衡量实践还是用实践衡量概念的问题,因此这是实践标准彻底的贯彻,彻底的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空洞的概念之间的争论是一个陷阱,往往混淆实际的是非,白白耗费精力,而且无休止地制造矛盾,只有具有这样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才能彻底摆脱它。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之后十五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向前推进。可以说这每一步真正的富有成果的前进,都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体现。今天,当年姓“社”姓“资”的那场争论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我们的思想解放并没有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每一步探索都需要思想解放,都需要彻底地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类似姓“社”姓“资”这种简单而空洞的概念争论都可能会出现,只不过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对于实际的探索和创新,不去看它的实际效果,而是用一些既定的大而空的概念衡量,来区分好坏。这种思维只要存在,就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障碍,就是必须不断破除的。
中国社会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大发展之后,许多新的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上了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好地体现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比上个世纪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因此就更加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有高度务实的系统的思维,避免看问题单纯从理论和经验出发,简单化和概念化。特别是要引导人们尽可能不要在简单定性的概念上做文章,不要用既定的模式简单地去套实际的问题,不要简单地用对立、斗争的观点去区分人群,不要陷入到无谓的争论之中,否则就不可能解决好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制造问题,让问题复杂化。只有解决好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和追求的。
三个有利于标准内容
三个有利于,指的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第一,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是否有利于”体现了这个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发展速度。因此,既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各项工作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用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是必然的。
第二,三个“是否有利于”体现了中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强烈愿望。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全部实力和在国际社会中发生影响作用的总体能力,它是国际力量对比的主要依据,中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大国,但综合国力却不强,虽然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 高,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况且,增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的能力,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因此,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标准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任务和目标。
第三,三个“是否有利于”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其中的一个标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四,三个“是否有利于”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了改革开放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虽然20年来打破了许多僵化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解放,然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有的同志甚至至今还用姓“社”还是姓“资”的思维方式,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有的怕乱求稳,唯上是从,错失了改革开放的良机等等。所以,需要用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标准,凡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