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私募基金骗了100万(私募基金骗局揭秘)
买私募基金被骗怎么办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产品。其投资门槛较高,一般设在100万元及以上,具有较高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活动,谨防以下五种非法私募的常见套路。
套路一:保本和高收益诱惑,推广宣传时承诺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并鼓吹私募基金未来净值将大幅上涨,但实际上可能面临巨额亏损,且损失全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套路二:利用熟人关系麻痹投资者。投资者面临亲朋好友的推荐时,往往基于信任而不仔细了解私募基金,不仔细查看格式化基金合同,从而造成损失。
套路三:用拆分、转让私募产品的方式,诱导多名未达投资门槛的投资者拼单到100万元及以上,变相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套路四:把私募基金包装得“高大上”,找知名机构或名人公开向市民推介。投资者切记要注意背后的风险和准入门槛。
套路五:经常借助某个大型金融项目或者金融创新模式,鼓吹某私募基金的美好前景,实则在觊觎投资者的本金。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必要时刻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私募基金的相关信息,推荐下载私募排排网APP。排排网于2004年注册成立,是国内私募基金行业垂直细分领域的引领者、先行者,旗下公司持有基金销售牌照以及基金管理人牌照,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基金销售机构,立足于为合格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两端提供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平台,口碑值得信赖。
私募骗局步骤
私募骗局步骤
私募骗局步骤,随着私募行业不断成熟,国内投资人对私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但是问题也慢慢变多,就有很多人遭遇了“私募基金”骗局。以下分享私募骗局步骤有哪些?
私募骗局步骤1
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并且,私募基金仅面向合格投资者,不是想买就能买。私募对合格投资者也有一定门槛,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根据《私募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此处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此外,投资单只基金的合格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应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这说明私募基金和其他投资一样,都要承担相应风险,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揭示风险是私募机构的义务。
投资者还需要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的非法私募活动。
比如说,具备以下特点的就是“伪私募”↓
1、公开募集。通过公众传播媒体或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2、保本保息。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以投资标的大股东个人担保、投资标的关联机构担保等方式,承诺给予投资者保本、承诺给予投资者固定收益、承诺定期付息等。
3、未到协会备案。以私募基金名义宣传、募集,但并未到基金业协会办理产品备案手续。
4、拼单。用拆分、转让私募产品的方式诱导多名不合格投资者一起凑到100万元及以上,变相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如何辨别非法私募活动?
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骗局,如何辨别非法私募活动呢?
首先,投资者可通过查询基金业协会网站等方式,充分了解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登记备案不等于对机构合规性和管理能力的认可,警惕用备案信息自我增信的行为。
其次,查询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审慎评估投资风险。投资者通过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条款了解产品投向、基金运作模式、相关权利义务等情况,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如何挑选私募?
即便过了前面的重重筛选,也不要掉以轻心。面对市场上多达7万多只的私募基金,投资者又该如何挑选私募呢?
第一步,了解自身投资需求。给自己设定一个投资目标、投资周期、期望收益及风险承受力非常有必要,这样在真正投资时就能选择合适的投资风格,获得预期的收益。
第二步,建立投资组合。根据你的投资需求,选择与你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多只私募基金,并建立投资组合,同时在未来根据市场波动等各项因素,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第三步,熟悉私募基金。要想选出好基金,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还要了解私募基金的'投研团队、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情况、管理规模等。
挑选一款合适的私募基金,既需要练就一双慧眼,懂得投资知识,也要把握投资心态。筛选基金这种“苦差事”,就应该给到专业机构去打理。私募排排网成立18年,是国内领先的私募基金综合服务平台。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投研团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高效服务。
最后,大家也应该增强防诈骗意识,用好法律来保护自己。
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口诀:
远离“伪私募”,守住“钱袋子”
正确认识私募,做到“三看三不”
1 、看人;
2、看产品;
3、看合同
4、 量力而行“不贪小利”
5、 文件签署“不走过场”
6 、投资前后“不做甩手掌柜”
私募骗局步骤2
谨防非法私募五种常见套路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产品。其投资门槛较高,一般设在100万元及以上,具有较高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活动,谨防以下五种非法私募的常见套路。
套路一是保本和高收益诱惑,推广宣传时承诺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并鼓吹私募基金未来净值将大幅上涨,但实际上可能面临巨额亏损,且损失全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套路二是利用熟人关系麻痹投资者。投资者面临亲朋好友的推荐时,往往基于信任而不仔细了解私募基金,不仔细查看格式化基金合同,从而造成损失。
套路三是用拆分、转让私募产品的方式,诱导多名未达投资门槛的投资者拼单到100万元及以上,变相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套路四是把私募基金包装得“高大上”,找知名机构或名人公开向市民推介。投资者切记要注意背后的风险和准入门槛。
套路五是经常借助某个大型金融项目或者金融创新模式,鼓吹某私募基金的美好前景,实则在觊觎投资者的本金。
警方提醒投资者,切莫轻信线上宣传广告或熟人推介,勿因高收益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若发现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私募骗局步骤3
警惕伪私募骗局 谨防新诈骗陷阱
一、明辨诈骗模式,警惕冒名骗局
非法机构或人员冒用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资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名义,骗取投资者信任,吸引投资者加入QQ、微信等通讯软件群聊,一是以拼单代为申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提供荐股服务收取指导费等事项为由,诱导投资者转款,骗取投资者资金;
二是诱骗投资者下载注册虚假交易APP或开设虚假的境外证券公司账户,要求投资者转入资金进行“交易”,但投资者申请取出个人资金时,须先缴纳相关保证金,投资者配合缴款后发现账户已被删除并被强制移出群聊。
上述行为不仅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对相关被冒名的私募机构及基金经理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严重扰乱了私募基金行业秩序、损害了行业形象。
二、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深圳证监局提醒广大投资者增强防范意识,遵循以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
一是遵守合格投资者要求。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应符合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等要求。任何“拼单”“凑单”、无需履行合格投资者评估程序、低于100万元投资门槛的私募基金投资行为均为违法违规行为,应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二是增强个人风险防范意识。投资者应自觉抵制“高收益无风险”“快速致富”“稳赚不赔”等噱头诱惑,保持头脑冷静,不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不轻信互联网信息或陌生人电话,不直接向个人银行账户、不明机构银行账户、不明软件划转资金。
三是谨慎核实私募机构信息。投资者在进行私募基金投资之前,可通过登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方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栏目查询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的基本情况;或通过主动与私募基金管理人联系确认产品销售的真实性,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投资者如遇诈骗或发现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的,请收集保存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私募基金跑路了怎么收回来?
保留好相关证据,达到以下几点基本上都是可以追回损失的:
平台信息
有与业务员或老师有聊天记录;
有出入金流水
受害者不要私自去与平台沟通,避免打草惊蛇。
越来愈多私募的给你打电话意味着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想,很多投资者朋友,会经常接到所谓券商或者私募打来的电话,免费分享牛股需要加微信群,有的电话竟然还是录音,真是无孔不入了。
这里,我先告诉大家,这些都是骗人的,千万不要相信!
春节后,股市走出了强劲的反弹行情,股指接连逼空上升的走势,点燃了场外资金的热情,市场人气开始回声,个股和板块接连活跃,这个时候,骗子们也加快了步伐。他们会通过各个渠道各种手法去欺骗善良的股民,从股民手中骗取钱财。而打电话骚扰欺骗股民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之一。
作为券商和私募来说,他们肯定不会打电话去给股民让股民加入什么免费牛股交流群的,更不会推荐什么牛股收取会员费用的。而骗子们正是利用大家对券商私募的信任,打着券商私募的旗号,去骗取钱财。因此,只要是打电话给你让你免费加群或者推荐牛股分成的,100%都是骗子。
他们这么做,一般是达到以下目的。
免费加群,免费推荐牛股不是目的,目的是骗钱。很多骗子根本不具备任何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甚至对股市一无所知。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他们一般会建很多群组,不同群组推荐不同的强势股,总有成功的,成功了就开始搞荐股分成收费,或者收取会员费。就这样周而复始,骗取股民的钱财。赚了钱就得交分成费用,赔了他不会负任何责任,可谓无本万利。
还有一些骗子,最终的目的是让股民去做期货,贵金属等,以此赚钱中间的手续费。更有甚者,骗股民做的都是内盘,也就是根本不是实际的市场走势,如果赚钱了,你休想取出来,如果赔钱了,钱都落在骗子手里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
总之,大家最终还是要自己学习好炒股的技术,不能依靠别人,方向盘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我是禅壹,感谢点赞评论转发,欢迎关注,更多股市相关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经常有推销股票的电话打来,可能拉资金接盘吧!讲讲我自己,17年2月份,有天接了个推销电话,叫我买宝鼎 科技 ,说是军工股,可以涨到20多元,当时刚好空仓,买了5万,准备做个短线就出来,开始盈利1千多没出,过了几天回调亏了5千多,打电话说出来换股很快回本,换了桂东电力,几天时间亏了8千多,又打电话说宝鼎 科技 调整结束可以进了,又卖了桂东电力买了宝鼎 科技 ,从此以后跌跌不休,从19块多跌到了3块多,中间补了几次仓,赶上了这个好机会,我才解放出来。从那之后我就不再接任何推销电话。
最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比较火热,指数始终保持强势,题材热点比较活跃,这和2018年全年的下跌形成了天壤之别,很多从来都不炒股的人都在问,现在投资股票怎么样?是不是股票涨得还非常好?有迹象表明,广场舞大妈就像当年投资黄金一样,跃跃欲试要买股票。
这个时候你会注意到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你会越来越多的接到推荐股票的电话。这些电话一般都是以952开头,都是一些交易软件的电话,比如东方财富、大智慧、同花顺等等,因为你使用了他们的软件,通过注册获得了你的手机信息,所以客服人员会给你打电话进行推销。
但并没有所谓的私募电话,私募基金投资的门槛一般非常高,不是普通散户能够承担得起的。而且对于成熟的私募基金来说,一般都会走券商白名单的分销渠道,会有券商向客户推荐,并不会出现私募基金直接向客户推荐的可能。私募基金一般都会通过召开发布会或者推介会的形式,介绍自己资金的特点和运营情况,然后制定分销或者包销方案,从而完成销售。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如果说你接到过投资顾问的电话,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非常正常,但如果你说你接到过私募基金的电话,那么十有八九是骗子,希望你注意投资风险,能够仔细甄别。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的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私募的给你打电话的越来越多并没有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们的营销套路。
比如,你之前在私募排排网上想要看一下某只产品的净值。看之前必须要注册。注册的话一定要留下手机电话号码。这样私募排排网很轻松地就获得了你的信息。根据这个信息,他们的后台肯定会有评估的。如果你经常上这个排排网,就是潜在用户了。就会有人给你打电话了。其他的私募综合网站也都是一样的。
我也曾经接到过这样的电话。无非就是问我想不想买产品。如果了解到你不想买产品的话,他们可能会有记录。一段时间也不会给你打电话了。但是等行情来的时候,他们又会给你打电话了。行情一来,人们就容易成交了。
但是,要记住牛逼的私募是不会主动打电话给你的。而是很多人抢购。一放开申购,基本是秒光的节奏。在深圳前海有一家私募,2015年到现在净值达到了7倍以上,在上周还主动关停了申购。总是在拒绝别人。但是别人就要往里面送钱啊。
而那些很一般的私募,基本上都是求着别人给钱的。一般这些私募的业绩也是一般。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只要业绩好,不筹没有钱。给你打电话说明业绩一般,而网站也会帮忙成交。毕竟是有提成的。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我就在私募行业工作,简单来说一说!不管是私募证券、还是私募股权,都不可能给您频繁打电话的,不断电话骚扰您的,90%以上都是冒充私募的骗子!
私募投资门槛较高
要知道,私募基金,属于中高端理财方式的一种,单个产品的起投门槛是100万,这可不是谁都可以参与的! 换句话说,私募基金面对的客户群相对比较狭窄,而处于人与人之间“非信任”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通过陌生人、电话联系投资的可能性极小 ,除非行业中的顶尖私募,像我们这种小私募,慕名来投资的几乎没有,更别说通过打电话来“说服”客户投资了!
不可公开募资,就决定了私募扩展的范围很有限
目前全国一共有24361家各类私募公司,95%以上,都是和我们公司一样,年管理规模不足10个亿的小私募,其客户要么是限定在某一个区域,要么集中在某一个行业,都是通过一些“线”来牵引,没有中间人(或机构)的牵线,很少会出现陌生电话联系这种事,而公开宣传又很容易踩到红线, 因此,通过网络收集信息,频繁骚扰您的,背后有可能只是某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甚至都有可能直接是骗子而已!
那我们公司来说,绝大多数的客户都限定在省内、甚至近60%都是地级市范围内的,这些客户要么是公司逐年积累的、要么是募资部门员工的老客户、亦或者是通过同业渠道发展的,还有几个大客户,根本就是执行董事私人的关系。这些人,还需要频繁打电话么,只要公司有新的投资项目、私募产品,单对单的联系即可,根本不需要无端的去骚扰!
总之,撒网捞鱼、宽进窄出的模式,在私募行业并不常见、也不适用,因此,如果频繁接到私募产品的陌生推介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啊!
正规的私募是向特定对象募集的,所以不会给你打电话。
由于私募的门槛相对较高,即300万的资产和100万的起点,所以大部分人是无缘阳光私募基金的,至于你所说的电话,可能是一些“投资顾问机构”的投资咨询业务,这种和私募关系不大,大部分都是打擦边球的投资咨询业务。
对于有私募投资需求的投资者,建议通过券商、银行、第三方销售机构合规途径购买私募产品,而现在市场上部分分拆销售的私募产品,大部分涉及到新三板、P2P等灰色地带,风险不可控!
我是松果,如果你有私募方面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尽量帮助朋友们!
准确来说,应该是号称私募的人给人打电话越来越多,至于它们是不是真私募,你应该有基本的常识和判断。
按照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私募是不能公开宣传业绩,更不能公开指导客户操作股票的,私募只能面向特定对象,私募面向的特定客户,必须满足合格投资者要求。所谓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家庭金融资产500万,或者金融净资产300万,或者过去三年年平均收入50万以上。
自己想想吧,一个正儿八经备案的私募,要维持公司非异常,实缴资金必须达到注册资金的25%,按照目前通行的1000万注册资金,意味着至少实缴了250万。加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承诺函收费,三个持证高官的薪资成本,正常而言,一个私募合法存在的成本是几百万。不是利益诱惑很大的情况下,谁会去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去给你电话?
实际上,我自己也经常接到所谓的私募电话,但是,基本上问不过几句,所谓的私募,基本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哪是什么真的私募。无非是打着私募的名号,比较好坑蒙拐骗而已,真正的私募,一般而言极少会直接给你电话,因为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没必要干这种蠢事。
一般所谓的私募经常给你打电话,给打电话越来越多的时候,通常都是市场比较好、比较火爆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普通人赚钱的欲望是最高的,也是最好骗的时候,自己推票也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你自己想想,如果市场很差,这时候大家对投资一点兴趣都没有,你推荐成功率也差,是不是很难获得别人信任?
说白了,你经常接到所谓私募的电话的时候,通常是市场比较好,韭菜比较多的时候,这时候打着所谓的私募名号,比较好割韭菜而已,其实仅此而已,不要以为所谓的私募给你电话,你就牛逼天上掉馅儿饼了。
意味着骗子越来越多以及你的电话被卖的越来越多。实际上根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不仅私募基金不能给你打电话,甚至券商和投资咨询公司给你打营销电话都是违规行为,凡是正规的私募基金、券商、投资咨询公司都不允许给客户打这种推销电话,所以凡是打电话过来,都是骗子无疑。另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即使是帮你分析股票或者大盘走向也都是违规行为,除非事先已经知晓你是合格的投资者,因此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各种公开媒体上分析个股和大盘走势,也是违规行为[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私募也是以规模取胜的,没有一定规模,私募也是亏钱的,所以私募最大问题就是增加管理的资产规模,一些知名私募不需要为规模担忧,毕竟明星效应下,很多人会把钱交给专家理财。但一般私募就没有如此幸运了,一旦行情不好,就会出现规模下降,私募出现亏钱。
因此私募打电话更常见的是市场走势低迷,投资者信心疲软,不断的缩减股市投资,既然缩减股市投资,很多投资者会选择赎回基金份额,导致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严重缩水,威胁到私募的生存,因此,某些私募就会天女撒花,通过各种渠道邀请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打电话发邮件就是一种方式之一,一般会向投资者介绍私募以前的成绩,但这个成绩很多时候是注了水的,存在很多夸大成分,还会向投资者介绍未来私募投资策略,并向投资者灌输未来股市就是牛市,
说到牛市,A股有一面旗帜,反正一年到头就是各种底,各种牛,但不管怎么吹嘘,牛市的影子非常少见,熊总是不断的出没。因此面对私募的牛市预测,投资者需要更加的谨慎。
部分私募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不规范,操纵股价,一旦被查,对私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是存在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不太好说。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不知名的私募,投资需要谨慎,即使要投资私募最好是投资大型私募,管理更加规范,风控也会做得更好。
私募给你打电话越来越多,要分两种情况加以说明
一:是和规合法的正规私募基金给你来电话。
说明几个问题如下
1:当今金融投资环境与氛围,有向报团,集体系统化投资的趋势。
2:金融投资选择的多样性,私募找你未必就全是做股票,还有很多股票,金融相关的衍生金融品种。
这也是为何,我们身边很多投资者,现在手中不光有股票,还有基金,以及期货期权等产品。
3:国民个体经济强大的体现。以前,我们投资者是拿着钱去找投资渠道,却还未必能有选择。
现在,是金融工作体系的扩大,对经济体量若干的需求,让这个投资现象反了过来,大量资本在国民手中,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二:非和规合法的所谓私募给你电话
1:金融投资这个行业逐渐走在 历史 的浪尖上(任何行业,只有当它出现蓬勃趋势,才会有乱七八糟,五花八门歪门邪道的产物)
2:行业内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管理。这类问题,案例很多,说实话,一些诈骗事件从未间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力度,让我们的投资环境尽可能干净。
\我们投资者多是平头老百姓,进入市场都是怀揣一颗向往美好的心,很多投资者是在把身家押在对我们金融发展向好的预期中。技术,知识我们可以学习,但公平公正干净的市场更是对我们投资者最大的保护。
3:我们投资者,如果受到这些非正规信息的干扰,反之,我们自己也需要加强投资领域知识的学习。面对非正规信息一些不着边际的谎言,我们要有明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只有我们自己加强了投资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才会杜绝那些“天上掉馅饼”的骗局。
总结:1:金融投资市场,以后在投资明朗化,报团,系统集体化投资是大趋势
2:金融市场的管理不能放松的同时,我们投资个体更要加强对金融投资的理解,才可杜绝非正规信息来源对我们投资的影响。 我仅作了简单的两面性阐述,仅做参考,欢迎大家探讨讨论
被私私募基金骗了几十万如何报案?
第一就是保留所有证据资料,不然回不来,
第二,不要浪费时间,时间越长,回来几率越小
第三,短时间内的可以挽回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相关信息,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达到了24581(截止到2020年12月12日)。
同时根据在第三方案例数据库的检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私募基金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司法文书数量达到了207件,且从2015到2019呈节节增高的趋势。
一)私募1.0时代
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对私募基金(时称创业投资企业,为行文统一,以下均称私募基金)监管的规则,该办法对私募基金设立备案的条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条件等均设置了较为严格明确的规定。由于当时私募基金刚刚起步,监管较严,且企业注册资本为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故行业整体较为规范。笔者将这一时期称作私募1.0时代。
(二)私募2.0时代
随着2013年中央编办将私募基金监管职责划归证监会后,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则对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只作原则性规定,对注册资本金额、高级管理人员从业资格等事项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向基金业协会申报就可登记,第九条明确规定:“基金业协会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办理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从这时起,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完全缺位,整个私募基金行业开始出现了爆发式的疯长乱象,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私募基金行业。笔者将这一时期称作私募2.0时代。
直至2016年2月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上述情况才得以部分遏制。我们可将此后至今一段时期称作2.1时代。然而,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中基协,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在法律法规层面仍然面临规则掣肘的问题。因此,在完备的监管规则尚未建立之前,即使以现有监管架构进行进一步规范,也至多算作2.2、2.3的改进。
(三)私募3.0时代
目前行业急需国务院在行政法规层面制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才能真正实现对私募基金的有效监管。我们才能升级进入3.0时代。
二、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现状混乱
中基协在《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中称:“一段时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和监管机构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众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一些机构滥用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机构合规运作和信息报告意识淡薄,一些机构甚至从事公开募集、内幕交易、以私募基金为名的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
股权私募基金到期不能兑付,投资者怎样维权
股权私募基金到期不能兑付,如果当事人有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下签订的合同,基金公司有违约等行为等证据,协商不成,起诉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第七章 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