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的特征
网络谣言[1]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2]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谣言防不胜防;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加速传播。网络谣言尤其是网络政治谣言由于真伪难辨、蛊惑性强,容易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局失稳。许多国家把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作为谣言治理的重要内容,综合施策、严厉打击。[3][1]
2013年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网络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该司法解释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4]显示,截至2018年7月,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谣言数据库,已积累谣言及辟谣数据超过5万条。其中,2017年与食品谣言相关的信息达1.7万余条。[5]11月20日报道,小视频成谣言传播新渠道。[6]
中文名
网络谣言
介质
网络介质
内容
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涉及领域
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等
特点
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网络谣言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如下:
基于网络覆盖范围广、传播方式自由,网络谣言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谣言的传播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网上活动,败坏了网络的信誉,甚至危害到现实社会,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
一、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
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例如,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我们身边一些网民开始热议核辐射的影响。网络谣言乘虚而入,称海盐受到核污染,抢盐风潮开始爆发,再有“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公众在陷入恐慌中开始抢盐。之后权威部门辟谣,最后又演出了全民“退盐”的社会闹剧。这一事件最后的得益者是背后造谣的谋利组织,广大民众不明事实,自身利益受到的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
二、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人们经常是为了一个虚假的谣言而表现种种不适当的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从内心深处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比如,2015年6月份正值南方首稻收割季节,为了抵制外省机械收割车队务工人员到本地抢揽生意,广西诸多社区论坛、个人QQ空间发表或转载在来宾市境内多个县份出现外地车辆,光天化日在路上抢小孩的报道,甚至说到在校园门口抢夺家长手中的小孩,抱上外地车牌号的面包车飞驰而去。这种谣言严重扰乱了部分人群的思想和心理,从而产生恐慌的情绪,结果就促成了造谣者的目的。
三、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
近年来,各地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设征地和拆除违法建筑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难事。去年5月,有人在红豆社区上发布信息称:某县政府指挥执法机关强拆违法建筑的民居房屋时,压死了还在屋内的一个人,压碎了屋内包括电视机、冰箱、沙发等所有的家具,该政府并扬言拆除造成的损失让所有违法建筑者自负。这样一份假信息在短短两天,竟然被转载到40多家网站和论坛,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后经调查证实为谣言。可见,相对一般的网络谣言来说,相关政府的谣言更加具有传播延续力,因为重大政府事件是大多数民众都会首要关注的议题,一旦在政府决策上有什么重大的谣言,就会直接影响了一个区域的稳定,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四、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上各种流言、谣言蔓延,这些流言、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一些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谣言,可能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精神追求和事业进取。有些谣言矛头指向企业,严重的会影响企业形象,甚至破产。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要学会,理性合理地运用网络,不传谣不造谣,同时也要保证自己不被谣言中伤。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一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 3、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 4、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 5、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当事人就顶”之类话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实性,因为真相的力量足够强大,不需要煽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