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民法典(劝酒民法典最新承担哪些责任)
劝酒犯法吗?
根据相关规定,酒桌上的劝酒导致下列四种情形,可能触犯法律:
1、强迫性劝酒,劝酒者通过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对方已经醉酒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还劝其喝酒;
2、明知对方不胜酒力,不能喝酒还继续劝其喝酒,例如,明知对方身体有不能饮酒疾病的;
3、没有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饮酒者失去自控能力,聚餐者没有将其安全送到医院或家中的;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劝酒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
以下四种情况,劝酒者通常需要负法律责任:一、强迫性劝酒。二、明知对方不能喝仍劝酒。三、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四、未劝阻醉酒者驾车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
【法律分析】
一、强迫性劝酒:根据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责任。但是,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纠缠不休等,只要主观上存在强迫的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二、明知对方不能喝仍劝酒:如果明知对方不能饮酒,最后因喝酒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伤残、死亡的情况发生,劝酒者需要担责;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劝酒诱发疾病的,劝酒者无需承担过错责任,但根据公平责任原则也要承担赔偿责任。即劝酒者无论是否知道对方不能喝酒,都应承担责任,只不过前者须承担较大责任。三、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同饮人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时如果发生意外,同饮人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四、未劝阻醉酒者驾车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在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情况下,一旦发生损害结果,同饮人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已尽到劝阻义务而醉酒人不听劝阻,同饮人则可以减轻或免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是否劝酒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
关于劝酒者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是针对事故所发生具有过错责任的相关情形,主要有以下内容行为人需要依法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1、行为人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的身体原因无法饮酒而强迫对方喝酒的行为;2、一起喝酒没有将醉酒者安全送到对方家中或者其他地点从而导致发生各种事故的行为。
法律分析
根据上述内容具体展开来讲,首先所谓行为人强迫性劝酒,指的就是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过激语言刺激对方去喝酒,或者是在对方已经喝醉并且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然劝对方喝酒的一种行为;其次是所谓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然劝对方饮酒的行为,比如就是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然劝对方饮酒从而诱发疾病等;第三则是所讲的没有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到家,也就是说比如饮酒者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对自己自身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后无法支配自己行为的时候,其酒友没有将对方送至医院或者安全送回家中;最后就是对方酒后驾车没有及时劝阻从而导致对方发生车祸等严重损害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使是在民事行为过程当中对方存在着没有过错的行为,但是也是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这个是需要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详细分析。但是没有过错的行为人在补偿的时候一般也只是进行合理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