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户口上小学(外地户口上小学须知)
外地户口上小学
众所周知,没有本地户口上小学会很麻烦,并不能像本地的小孩一样直接交学费入学,需要进行相关的审批和确认,那么如果你在外地工作或者其他情况,您该怎样让您的小孩顺利地上小学呢?
外地户口能上小学吗
现在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避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都会将孩子带到务工地上学,那么就有个疑问了:外地户口能上学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也就是说父母带上相关证件,直接与当地的学校联系,如果有异议或被拒绝时向当地教育局投诉。当然每个地区关于外地户口孩子上学的政策都有所差异,需要的证件也有所不同,下面提供上海地区的政策,供参考:
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上海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者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从首次发证日起至2015年7月30日),且连续2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5年7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2015年,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7月30日,2016年起,所有新生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统一为6月30日。
随迁子女入学,小学阶段以进入公办学校为主,部分地区公办教育资源紧缺的,可统筹安排进入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
外地户口上小学政策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高考政策,送孩子到外地读书学习比比皆是,在一开始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引发了社会热议,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出来了相关的政策来约束管理这种情况。当然这并非绝对禁止,例如农民工带孩子在外务工让孩子回家学习就有点不靠谱了,所以针对有合理的理由在外地上小学是允许的。现在为大家介绍外地户口上小学政策。
XX区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
1、 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所需提交证件材料:
(1)儿童及其父母在原籍户口簿;
(2)适龄儿童父母身份证;
(3)适龄儿童父母XX区居住证;
(4)购房户:房产证;尚未办理房产证的,出具《购房合同》及已缴款收据;租房户:XX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
(5)合法就业的提供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劳动合同正规文本、青岛市就业登记表及社保卡;合法经营的提供市XX区商营业执照;
(6)出生证;
(7)预防接种证;
(8)健康证明;
(9)幼儿发展评估手册;
2、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条件:
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来XX区小学就读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父母至少一方与XX区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在XX区务工一年以上;
父母至少一方持有XX区公安部门核发的XX市XX区居住证,另一方为非市内三区户籍的;
在市南区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一年以上);
符合我市规定的入学年龄。
3、 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报名时间、报名地点:
1.报名时间:2017年7月3日(星期一)
上午8:30--11:30,下午1:30--5:00。
2.报名地点:具体报名地点,见6月份招生简章或各区招生公告正式通知。
外地户口上小学手续
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是在家旁边的地方上小学,且大多数情况都会有当地户口,因此上小学没有任何问题。而本文要讨论的并不是这种最广泛的情况,而是不具有本地户口上小学的要怎样顺利入学,即外地户口上小学的情况。外地户口上小学需要什么手续呢?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如果你是外地户口,你可以凭在该地的暂住证和身份证、户口本,及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的证明,直接和当地的学校联系,如果有异议或被拒绝时,可以向当地教育局投诉。
二、需要手续
凡年满6-15周岁,有学习能力,父、母在深连续居住1年以上,且能提供以下材料的暂住人口子女,可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
(一)适龄儿童出生证、由公安部门出具的适龄儿童及其父母的原籍户口本、在深有效的居住证或暂住证;
(二)适龄儿童父母在本市的有效房产证明和购房合同,或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房屋租赁管理所提供的租房合同登记、备案材料;
(三)适龄儿童父母持有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证明,或者本市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副本等证明;
(四)适龄儿童父母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材料;
(五)适龄儿童原户籍地乡(镇)以上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或学校开具的转学证明。此外,因父母亡故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由其他法定监护人监护的儿童就读,按以上规定办理。出国留学来深工作人员、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等各类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待遇的人员,其非深圳户籍子女就学按现行的相关文件规定办理。
外地户口上小学需要什么手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在当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时代,在有各种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有需要的您就需要了解没有本地户口要怎样才能获取上小学的资格,这些程序的分布和流程,一般而言都是有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需要遵守,因此大家一定要依程序办事。
上小学需要什么证件
现今有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的期许下将孩子送去名声更好排名更靠前的小学读书,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甚至有家长会让孩子去更容易上好大学好高中的外省。由此有些这想法的家长们就需要知道外地户口上小学需要什么证件,自己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有这些需要的证件,到底需要哪些证件呢?
一、需要的证件种类
所在地暂住证、所在地实际住所居住证明、所在地务工就业证明、全家户口薄、户口所在地乡镇开具的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暂住地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借读证明。 申请学位需提交的材料有:
二、户籍适龄儿童学位申请材料。
(1)身份证明材料:儿童出生证,儿童及父母户口本(须整本复印)和身份证。
(2)住址证明材料:适龄儿童父母在学校招生地段内的购房房产证(法定监护人的房产份额须≥51%)或租房备案凭证或其他类住房(祖屋、军产房、集资房、自建房、集体宿舍等)证明等材料。
三、暂住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学位申请材料。
(1)身份证明材料:儿童出生证,适龄儿童及其父母的原籍户口本、在深居住证。
(2)住址证明材料:适龄儿童父母在学校招生地段内的购房房产证(法定监护人的房产份额须≥51%)或房屋租赁凭证或其他类住房(军产房、集资房、自建房、集体宿舍等)证明等材料。
(3)就业或社保证明材料:适龄儿童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社会保障卡或本市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副本(社保和营业执照二选一)。
(4)计生证明材料:适龄儿童父母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办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5)就学联系函:适龄儿童户籍地乡(镇)以上教育管理部门出具的《就学联系函》。
外地户口上小学需要什么证件的答案已经跃然于纸上,如果您有让孩子在外地读小学的需要请核对这些信息看是否完备这些证件,如果当地有其他条件也需要对照看是否吻合。这些审批条件证件要求都可以看做一种行政确认,当地教育部门确认孩子是否具有相应资格,然后再让学校决定是否允许,因此做好相关的工作和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外地户口的孩子可以在异地上小学吗
【法律分析】:外地户口的孩子可以在异地上小学,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为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随迁子女申请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根据相关申请要求由居住证载明的居住地所属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申请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应提交下基本材料,儿童出生证,儿童及父母户口本和身份证,住址证明材料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2021年外地户口孩子上学政策
外地户口上小学需要证件:所在地暂住证、所在地实际住所居住证明、所在地务工就业证明、全家户口薄、户口所在地乡镇开具的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暂住地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借读证明。申请学位需提交的材料有:(1)身份证明材料:儿童出生证,儿童及父母户口本(须整本复印)和身份证。
(2)住址证明材料:适龄儿童父母在学校招生地段内的购房房产证(法定监护人的房产份额须51%)或租房备案凭证或其他类住房(祖屋、军产房、集资房、自建房、集体宿舍等)证明等材料。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六条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查重。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第六条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