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关系(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关系)

2022-11-29 民法典

概括概括民法典与公民的关系?

民法典与公民的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一、人身关系:是基于公民自然人身体、健康、姓名、名誉而发生的人身关系,与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权利有关,它赋予了公民人身权利。人身权利又具体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主要有生命健康、姓名、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包括名称、名誉、信用等权利。身份权是公民因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并非人人都有的权利。

二、财产关系:民法典中的财产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社会组织之间,自愿发生的、受价值规律支配的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关系的建立、变更、与消灭。主要表现为财产的支配、占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它分为静态财产关系和动态财产关系。静态财产关系也称为财产流转关系,比如夫妻财产、赠与、买卖、租赁等。动态财产关系也称财产支配关系,主要包括物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股权关系、遗产继承等。

扩展资料: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民法典的关系(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关系)

民法典解释和民法典有什么联系

民法典解释和民法典的联系有:民法典解释是对民法典的补充和解释。在某些方面是互补的关系,比如监护权就是对于婚姻家庭篇的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民法典第二条中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分别包括哪些具体关系,并一一举例说明

一、人身关系:是基于人身利益而发生的关系,包括以人格利益为基础产生的人格关系,和以身份利益为基础产生的身份关系。

(1)人格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健康、姓名、名称、肖像、名誉等方面的利益。人格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人格权关系,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关系。它是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

(2)身份关系,是指基于一定的身份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监护等关系,这些社会关系表现为民事法律关系则为身份权关系。知识产权中有身份权的内容,比如作者、发明者的署名权、发表权等,这些权利就属于身份权。另外应注意,婚姻自主权不是妻权、夫权,也不是婚姻权,而是每个公民所享有的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的权利,所谓的婚姻自由实际上是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故而婚姻自主权不是身份权,而是属于人格权。

二、财产关系:可分为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是指财产所有和支配关系。因具有金钱价值的物质资料和智力成果的归属发生的关系,是基本的财产归属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财产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而发生的关系。财产流转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交换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商品买卖关系、货币借贷关系、货物运送关系、物品保管关系以及知识产权转让关系等。

谈谈民法典与社会生活有哪些关系

民法典与社会生活有以下关系:

1、民法典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比如对居住权就作出了规定,将高空抛物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写入了法典中;

2、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民法典推出的婚姻冷静期、明确规定夫妻共同债务等都是促进家庭和谐的体现;

3、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好人条款”、“英烈条款”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典和宪法有什么关系?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而民法是部门法,其内容依据宪法制定,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法律分析

第一,就效力等级而言,宪法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是所有法律的来源,有最高法律效力。民法典源于宪法,其内容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第二,就内容而言,宪法的范围较为宽泛,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民法典仅仅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与经济秩序,范围比宪法窄。

第三,就制定主体上而言,宪法的制定主体是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具有修宪权与宪法解释权。民法典的制定主体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就法律责任而言,宪法更多的条款是原则性的,并未明确指明违背宪法的法律责任,一般违背宪法的法律条款归于无效。而民法典有明确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例如返回原物、停止侵害、消除妨碍、恢复原状、损失赔偿、赔礼道歉等形式。

第四,就司法实践而言,宪法不能作为法官据以裁判案件的依据,法官判案时不会直接援引宪法的规定。民法典是法官据以裁判的依据,法官可以在裁判文书中直接引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集中(民法典集中体现了什么)
下一篇 民法典7章(民法典 第七章)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民法典的关系(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关系)

概括概括民法典与公民的关系? 民法典与公民的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一、人身关系:是基于公民自然人身体、健康、姓名、名誉而发生的人身关系,与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权利...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