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民法典的措施,维护民法典的有效手段?

2022-11-27 民法典

落实民法典的措施,维护民法典的有效手段?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

落实民法典的措施,维护民法典的有效手段?

如何践行民法典?

1、以民法典颁布施行为契机,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治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要素,体现的是对法律自觉自愿地忠诚和尊重。民法典的调整对象系全社会占比最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民事主体的法治信仰状况决定了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水平。

2、深刻领会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夯实全社会的法治理念。

要透过民法典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进一步厘清国家机关履职用权的界限。民法典是调整民事社会关系的基本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何通过民法典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通过不仅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多了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更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缺失的重器。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民法典》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高屋建瓴,切中肯綮。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有内在的联系,《民法典》的有效实施和民法精神的普遍化,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与成果之一。

首先,《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重在依法维护人民的权益。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民事权利是人民最基本的权益,从法律的角度,尤其是从《民法典》的角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深刻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平等与保护,小的方面关系到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保护,大的方面牵涉到社会良知与公平正义的实现。民法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孟德斯鸠语),它对所有的公民都一视同仁,没有偏见,而唯有《民法典》才能担当起如此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是我国《民法典》的本质特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立场。

其次,《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而《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就是其具体实践和直观体现。《民法典》是保障人民群众民事权利的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事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要通过人民权利的保障体现出来。而在作为调整各类社会关系主要依据的私法体系中,《民法典》可以说一部纲领性的文件,它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民法典》从有到无的进步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立法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

第三,《民法典》有利于发展和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发展和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民法经济。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尊重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民法得不到尊重,就不可能有规范有序的市场。近代以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民法的大发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及世界各国民法的繁荣就是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民法典的产生正是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充分尊重民事主体的尊严和权利,更充分地保障经济行为的契约意识、签约自由以及市场主体的产权精神,尊重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四,《民法典》能够夯实社会公共道德和精神文明基础,提升社会文明水准。民法原则和精神的普及与社会的诚信、道德和精神文明有内在的联系。民法典所内涵的理性、诚信和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文明的基础。严格落实和推动《民法典》的实施,某种意义上就是促进社会的道德和精神文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能只有物质形态的现代化,必须要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体现出来,并最终表现为社会公共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普遍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我们的社会包括每一个公民都有严格的社会责任、诚信和契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民法典》也是一部精神文明法,是一部弘扬公共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情怀的法律诗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总之,《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与法制基础。

实施好民法典的必然要求?

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权利。民法是权利法,是由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社员权等构筑起来的权利大厦。人民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要体现在形形色色、内容各异的权利当中,人民的权利得到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其根本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民法典不仅吸收了既有民事法律中的民事权利,而且根据时代发展增加了隐私权、居住权、土地经营权等权利,进一步丰富了民事权利种类。实施好民法典,需要认真对待权利,尤其要呵护好“新生”权利,创造、完善权利实现的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已被民法典纳入保护范围的利益。我们常说的保护民事权益,既指保护民事权利,也包括对民事利益的保护。民事权利在民法典中有确切的名称,如生命权、名誉权、隐私权、所有权、著作权、股权等,而民事利益是指被纳入民法保护范围,但尚未成长为权利的重要利益。例如,在民法典正式接受隐私权为独立权利之前,隐私利益已经得到了保护。民法典并未确定个人信息权,但却用10个条文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说明个人信息已经被纳入民法保护的重大利益范围。

民法典和宪法的共同作用?

答:《民法典》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它不仅仅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遵循的基本法律制度。 《民法典》建立了一个前后一致、逻辑圆融、层次分明的有机法律体系。民法典将适用于不同民事领域的海量规则,按照特定的法学逻辑和原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全的规则体系。 《民法典》发挥“半部宪法”的功能,更深刻地形塑社会并影响社会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民法典与宪法同样有控制权力和保护权利的双重功能,编纂民法典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民法典》凝聚中国人的道德共识,展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理性。民法典的全部内容无外乎社会生活的记载和总结,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无疑是道德共识、价值理念和文化象征等精神层面的因素。民法典应将这些精神要素浇筑到具体的制度和规则中,妥当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赋予权利和利益,分配风险和义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推进民法典的实施,如何开展民法典实施指导?
下一篇 民法典民主(民法典和民法典草案)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落实民法典的措施,维护民法典的有效手段?

落实民法典的措施,维护民法典的有效手段?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如何践行民法典?1、以民法典颁布施行为契机,坚定全社会的法...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