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提高人民,民法典的实质内涵?

2022-11-27 民法典

民法典提高人民,民法典的实质内涵?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关切和社会需求,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对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机关,与民法典实施密切相关。民法典中既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应履行的部分职责义务,也提出了供公安机关参考的基本原则,公安机关要切实抓好民法典的学习贯彻实施,充分发挥民法典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构建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

察民意、解民忧,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民法典的内容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切,日常民事活动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依据。公安机关要认真学习民事法律知识,准确理解民法典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科学把握民事法律的规律和原则,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不断提升公安工作业务水平,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

一方面,要将民法典融入研究制定公安工作的战略思路和路径方法中,把握好民法典实施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挑战,精心谋划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要将民法典融入日常公安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依法打击犯罪、处理纠纷、服务社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安机关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实际作为,切实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汇民智、聚民力,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

警民关系和谐、警民相互信任是群众参与和主动监督警务工作的前提。

公安机关应抓住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的契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拓宽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构建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人民群众通过对民法典的学习,能够切实提升法治素养,增进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公安机关应充分利用推动民法典颁行的良好契机,以新的理念、视角和方法审视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共建共治共享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访民情、暖民心,加深群众对公安工作支持信任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关系复杂性、多元性等特征更加明显,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出了新要求。公安机关要准确把握民法典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民法典不仅为公安机关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民事法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而且对公安机关端正执法理念、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等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使公安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需求,更加聚焦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努力践行民法典精神内核,彰显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加强自身建设,深入服务群众,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统一,构建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

民法典提高人民,民法典的实质内涵?

跟其他分类明确的法律差异很大?

不出意外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就要在最近的两会上通过了。

毫不夸张的讲,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权利,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比较关注民法典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民法典?

那么,大家热议的民法典究竟是什么?

首先,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汇编后,形成的系统性法律。而民法典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主要在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保障人民私权的基本法。

民法典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称为“社会生活保科全书”。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是因为这部法律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家庭婚姻、邻里纠纷等,都能从中找到依据。

这部民法典,现在是草案,一共分为7编,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总共84章、1260条,10万多字。

如果审议通过的话,它不但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也是至今为止中国体量最庞大的法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历时66年

当然,编纂一部属于自己国家的民法典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我国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起草,但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一再搁置。第五次是2014年提出的,2015年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今年两会审议进入最后阶段。

据了解,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在民法典(草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明确胎儿权利保护、住宅70年后自动续期、离婚冷静期、虚拟财产继承权等方面,都是近年来社会上讨论较多的话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可见,民法典的出发点就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解决现实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典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不仅仅是权利的宣言,更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和依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国际上,除了中国之外,法国、德国、丹麦、希腊、瑞士等国家也有民法典。而不同时期成立的民法典,一定程度上具有时代特征。例如比较出名的《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又被称为《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被称为是19世纪风车水墨的代表,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的民法典。

而中国的民法典,则更能体现出21世纪互联网时代和高科技时代的特征。

可见,民法典不仅对个人,对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

从公民生活角度分析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何现实意义?

民法典颁布: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保护私权利的法律汇总,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也是公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一、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编纂民法典作为重大立法任务。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五次民法典起草工作,这一任务顺应新时代发展,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求,立足民生发展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民事重点领域立法,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并有利于规范公权。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反映出一个民族对生存发展民生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纵观世界法制发展史,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典,通常都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凝聚起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广泛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立法工作坚持以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为根遵循,结合民生实际,密切关注人民发展要求,体民情、聚民意、保民生,创造性地做好立法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更加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凝聚

首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在总则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凝聚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体系建设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其次,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贯彻落实、保障人民权利,是这部民法典丰富的内容特色。回应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是民法典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当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民主法治、人格尊严的保护、环境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充分调研之后,民法典的编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推进和创新。比如,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创新,不仅是完善法律对人的权利全面保障,也是落实宪法精神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格权从基础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到大家现在普遍关注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等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何保护人们的这些权利,迫切需要立法来规范。

再次,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公民私权中很重要的物权编也是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之一。如在此次的民法典编纂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内容做了完善,为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解决农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性不够的问题。此次民法典草案物权编新增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三、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中国立法进程的重大工程

民法典编纂过程庞大而复杂,“编纂”意味着跟现行的民法单行法相比,民法典的内容并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单行法基础上的修正完善,根据时代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从民法总则到民法典的编纂,先后10次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总共有425600多人参与提意见,提出的意见总数达102万条。除了公开征求意见,立法机构还面向各地方发函广泛征求意见。民法典征集意见不仅涵盖各省人大中央有关部门,还有包括学术研究机构与基层立法联系点。除此之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编纂过程中 创新工作机制,除了法工委以外,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纳入编纂协调机制当中,集成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学界方方面面的力量充分参与,确保编纂工作科学高效实操性强。

为了有序推进,我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成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编纂民法典既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立法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7年3月,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审议。此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拆分审议。在历时五年的编纂过程中,民法典草案编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从宏观的国家发展到微观的个人权益维护保障,从总则到各分编的修订完善,共完成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

这部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民事权利的一个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部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立法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治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彰显出丰富的时代精神,让我们共同期待民法典的正式施行。

民法典颁布的意义简答题?

一是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三是提升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法典颁布的好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我国的第一部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制定民法典,是顺应历史进程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编纂民法典被提上重要日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历时五年,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践行民法典,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公正司法的重要准绳。民法典正式施行后,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十四五”时期,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要广泛开展国民普法宣传工作,让民法典知识家喻户晓,民法典精神深入人心。

诚然,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矛盾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司法解释的配套、补充、细化。在维护民法典权威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在新时代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三百九十六条,民法典关于网贷还款的规定?
下一篇 中国民法典改变,遗嘱民法典修改内容?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民法典提高人民,民法典的实质内涵?

民法典提高人民,民法典的实质内涵?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关切和社会需求,...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