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泄露(银行信息泄露应急演练方案和报告)
银行卡账户及姓名泄露怎样处理?
银行卡号和姓名泄露并没有多大危险。一般情况下持卡人在商户进行刷卡消费时,都会将银行卡拿出来,并在刷卡后签上持卡人名,。这是正常的刷卡交易流程。如果银行卡号和姓名泄露有危险的话,岂不是每个正常刷卡操作的信用卡都有危险了。
所以,银行卡号和姓名泄露并没有什么危险,只要信用卡相关密码没有泄露,那账户就是安全的。
如何防止银行卡被盗刷?:
1.使用芯片卡。
芯片卡安全系数比较高,能够存储加密数据,这种信用卡就不容易被复制,被盗刷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相对而言,磁条卡密保技术比较简单,不法分子会在ATM机或POS机上,安装磁条读卡器复制持卡人信息,将持卡人信用卡进行盗刷。
2.少使用“小额免密免签”功能。
不少信用卡都具有“闪付”标识,可以开通“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也就是说,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及以下消费,可以不用输入密码、不用签名,这种方式虽然比较便捷,但是安全系数就不高,一旦信用卡丢失,分分钟即可刷卡消费。
3.支付提醒功能很重要。
支付提醒功能可以在消费后立马通知到持卡人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上,一旦发现异常消费,持卡人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冻结、挂失卡片,以减少损失。
4.个人账户信息严加保密。
账户密码很重要,谁也不能给,这是基本常识,一旦账户密码被泄露,被盗刷也是分分钟的事。建议持卡人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以防出现被盗刷风险。
银行卡信息泄露了会不会有问题
银行卡号码的泄漏很危险,因为现在个人信息的机密性相对较差。如果同时知道银行卡号、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其他信息,则账户资金可能被盗或可能发生网络欺诈,因此最好不要将个人信息(例如银行卡号和身份证号)容易透露给他人。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您仅知道银行卡号而不知道密码,则不可能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这是相对安全的。自己的个人信息一定要做好保护,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得到安全。
拓展资料:
卡片种类:
分类方法:
一般情况下,银行卡按是否给予持卡人授信额度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此外银行卡还可以
按信息载体不同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
按发行主体是否在境内分为境内卡和境外卡;
按发行对象不同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
按账户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
1、借记卡
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储值卡。借记卡不能透支。 转账卡具有转账、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专用卡是在特定区域、专用用途(是指百货、餐饮、娱乐行业以外的用途)使用的借记卡,具有转账、存取现金的功能。储值卡是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借记卡〔debit card〕可以在网络或POS消费或者通过ATM转账和提款,不能透支,卡内的金额按活期存款计付利息。消费或提款时资金直接从储蓄账户划出。借记卡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密码(PIN)。借记卡按等级可以分为普通卡、金卡和白金卡;按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国内卡和国际卡。
2、信用卡
信用卡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先按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3、贷记卡
贷记卡(Credit card),常称为信用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它具有的特点:先消费后还款,享有免息缴款期(最长可达56天),并设有最低还款额,客户出现透支可自主分期还款。客户需要 向申请的银行交付一定数量的年费,各银行不相同。
准贷记卡
准贷记卡是一种存款有息、刷卡消费以人民币结算的单币种单帐户信用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消费、网上银行交易等功能。当刷卡消费 [18] 、取现帐户存款余额不足支付时,持卡人可在规定的有限信用额度内透支消费、取现,并收取一定的利息。不存在免息还款期。
准贷记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卡种类,国外并没有这种类型的信用卡。80年代后期,中国银行业从国外引入信用卡产品。因为当时中国个人信用体制并不是很完善,中国银行业对国外的信用卡产品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将国外传统的信用卡存款无利息,透支有免息期更改为存款有利息、透支不免息。
准贷记卡兼具贷记卡和借记卡的部分功能,一般需要缴纳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使用时先存款后消费,存款计付利息。持卡人购物消费时可以在发卡行核定的额度内进行小额透支,但透支金额自透支之日起计息,欠款必须一次还清,没有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其基本功能是转账结算和购物消费。
综合起来,准贷记卡的特点主要有:
(1)申请准贷记卡一般需要缴纳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
(2)在准贷记卡内存款是计算利息的;
(3)准贷记卡可以透支,但是透支款项没有免息还款期,从透支当日就可以计算利息,且必须一次还清没有最低还款。
准贷记卡作为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品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准贷记卡的使用量、使用意义都在逐步减小。
数字银行卡
2020年8月15日,百度公司、百信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国内首款数字银行卡——百度闪付卡。 [4]
2020年8月31日, 中国银联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 [14]
银行卡个人信息泄露有哪些危害?
1、有以下几种:
(1)、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上有个人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身份证照片泄露容易把个人的隐私信息泄露出去。
(2)、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泄露会有网络上的不法分子进行个别网站的实名注册和实名认证,容易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
(3)、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泄露不法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用于注册境外某购物网站账号,将来产生违法犯罪会对本人产生影响。
(4)、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公民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牟利。
2、那银行卡是什么呢?
(1)银行卡是指经批准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 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使这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梦想成为现实。
(2)银行卡的分类一般情况下,银行卡按是否给予持卡人授信额度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此外银行卡还可以按信息载体不同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按发行主体是否在境内分为境内卡和境外卡;按发行对象不同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按账户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
(3)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储值卡。借记卡不能透支。 转账卡具有转账、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专用卡是在特定区域、专用用途(是指百货、餐饮、娱乐行业以外的用途)使用的借记卡,具有转账、存取现金的功能。储值卡是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4)借记卡〔debit card〕可以在网络或POS消费或者通过ATM转账和提款,不能透支,卡内的金额按活期存款计付利息。消费或提款时资金直接从储蓄账户划出。借记卡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密码(PIN)。借记卡按等级可以分为普通卡、金卡和白金卡;按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国内卡和国际卡。
(5)信用卡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先按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银行卡信息会不会轻易被泄露
把银行卡号给别人通常是没有危险的,没有密码信用卡是无法使用的,但是如果把你的个人姓名、银行卡号、绑定银行卡的手机号告诉了别人,那么你的银行卡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了,卡内的资金很有可能会被盗取。
因为现在个人信息的保密性比较差,如果被人同时知道了银行卡号、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那么可能会发生账户资金被盗或者网络诈骗,所以对于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之类的个人信息最好不要轻易泄露给他人。
不过一般情况下,只知道银行卡号不知道密码,是无法在ATM机上取款的,相对而言还是安全的。
拓展资料:
一、银行卡的分类
1、一类银行卡,就是一类结算账户,它功能全面,适用范围以及使用额度和账户余额都没有限制。
2、二类银行卡,就是二类结算账户,一般都是便捷理财账户,通过二类银行卡,可以做投资、转账、消费等等,但是二类银行卡是存在限额的,二类银行卡向非绑定账户转账的话,每日转账限额为1万元,每年转账限额20万元。
3、三类银行卡,就是虚拟卡,每日累计交易金额上限5000元,全年累计限额20万元,而且卡余额不得超过1000元。
二、转账
1、各家银行在自助转账系统的设计上有所不同,有些银行的ATM机在转账时输入对方卡号,显示屏不显示对方姓名以进行核对,而有的银行则在客户输入账号后,机器自动提供对方全名或姓或名用以核对。
2、一旦出现转错情况,银行不负责协助追回。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在发现汇错账户后,客户最好尽快到就近的银行柜台,凭转账当天ATM机出具的打印凭条向银行工作人员核实对方账户是否存在。
如果对方账户不存在或无效,则款项将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回到汇款人账户。但如果对方账户真实存在、有效,那么汇款人可以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提供对方的联系方式。
3、如果银行不愿提供对方个人信息,汇款人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出面介入调查。
首先公安机关会要求银行查实对方身份,然后和对方沟通是否愿意把钱退回。
若对方不肯将钱退回,汇款人可以凭借汇款单到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法院可采用不当得利的法律条款协助汇款人将钱追回。
4、另外,汇款人还可以携相关证据到当地法院请求诉前保全。
法院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账号和用户名,到收款方账户的开户银行查封账号,并根据对方在银行留下的个人信息和对方取得联系。如果对方不承认或不愿归还,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