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法典走到群众,如何加强和推进民法典的全面实施?

2022-11-17 民法典

如何加强和推进民法典的全面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随着2021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以来,民法典实施的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抓好民法典学习贯彻和实施准备工作,修改制定了第一批与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各级政府应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关部门应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抓紧清理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司法机关应积极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使之同民法典及有关法律规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民法典规定了民事案件的各种裁判规则。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民法典既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宝典。应该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久前,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研究者和法学专业学生发出倡议,利用元旦春节返乡之机,“带着民法典回家乡”,促进全社会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开局之年。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有助于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民法典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我们需要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一定能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民法典是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民法典确实社会存在,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存在的一个就是发点他,可以说是不是他与社会意识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颁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宏观上看,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规范和法律适用科学化等一系列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民法典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调整一切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

2021版民法典的出版日期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步入“法典化”时代

每个人的每项权利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典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在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

如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

此外,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例如,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造成的悲剧屡次发生,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细化各方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美好生活民法典的内容是什么?

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迎来颁布一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法典宣传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宣传教育,根据全国普法办、司法部工作安排,决定开展全省“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

主要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二)深入宣传民法典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深入宣传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

(四)深入宣传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使全社会了解熟悉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民法典继承篇的主要章节包括?

民法典继承编调整因继承产生的民事关系。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和家庭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因继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民法典继承编在原继承法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我国的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

民法典继承编在结构上,仍然采用了原继承法“一般规定、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产的处理”的体例。在条文上由原继承法的37条增加到45条。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继承编对原继承法进行了修改完善。

民法典继承编共四章45条。“一般规定”一章主要规定了继承权、继承时间、遗产、继承的接受与放弃、继承权的丧失与宽恕等内容。“法定继承”一章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的顺序、代位继承、姻亲继承、分配份额、酌定分配、遗产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规定。“遗嘱继承和遗赠”一章对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公证遗嘱、遗嘱见证人、遗嘱撤回、遗嘱无效等内容进行规定。“遗产的处理”一章,对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转继承、析产、胎儿继承权、遗产分割、遗产负债限额等内容进行规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海报

上一篇 民法典合伙解读(民法典合伙合同解读)
下一篇 民法典普法教育,民法典关于教育方面内容?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

让民法典走到群众,如何加强和推进民法典的全面实施?

如何加强和推进民法典的全面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

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