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法典专题法治讲座,划重点:如何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划重点:如何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今天,《民法典》已走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
针对所问谈点个人意见,欢迎与众友交流互动和学习。
一,有政府主导,党政军民学参与,执纪,监察部门牵头,公安,检察,法院严格执法,在全社会掀起大力宣传,教育,引导,学习《民法典》的浓厚热潮。
二,《民法典》是百姓(政府)的“家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保证。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宪法》的核心要点。
用百姓的话讲即“国有法,家有规”。
依法治国的中心是依宪法执政,理政。
由上,执法是社会管理,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民法就在我们身边,她象空气,水,阳光。
执好民法典,监督和有效监督是重中之重,而监督务必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人人有权对违法者说不,且敢亮见(剑)。
民法典讲座主持词?
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民法典,是学校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
尊法是前提,全校师生要尊崇民法典,全面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法是基础,党员干部、相关专业教师要做学习民法典的表率,先学一步、早学一步、学深一步,成为民法典领域的行家里手;用法是责任,各部门要系统梳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不断推进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法典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保障?
编纂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战略性工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法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一部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华夏气派的民法典,是一部能够屹立于世界法典之林、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的21世纪民法典。
民法典蕴含了国家治理的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大法,是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器。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必须高度重视民法典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为民法典设计标语?
1、民法典 让生活更美好
2、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3、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4、民法典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5、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6、从“法”到“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
7、民法典,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书
8、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9、民法典: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10、以民法典实施强化全民法治信仰
11、民法典: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12、民法典是一部镌刻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法典
13、贯彻实施民法典 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14、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15、树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
16、‘典’亮生活,伴民同行
17、民法典,拉近法律与生活的距离
18、民法典 回应时代需求 满足人民需要
19、民法典 守护你
20、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
21、学习民法典,护航新时代美好生活
22、认真学习贯彻民法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
23、学好用好民法典,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4、贯彻实施好民法典,让民法典深入人心
25、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6、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27、.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28、.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9、.学习民法典,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如何通过民法典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通过不仅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多了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更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缺失的重器。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民法典》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高屋建瓴,切中肯綮。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有内在的联系,《民法典》的有效实施和民法精神的普遍化,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与成果之一。
首先,《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重在依法维护人民的权益。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民事权利是人民最基本的权益,从法律的角度,尤其是从《民法典》的角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深刻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平等与保护,小的方面关系到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保护,大的方面牵涉到社会良知与公平正义的实现。民法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孟德斯鸠语),它对所有的公民都一视同仁,没有偏见,而唯有《民法典》才能担当起如此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是我国《民法典》的本质特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立场。
其次,《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而《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就是其具体实践和直观体现。《民法典》是保障人民群众民事权利的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事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终要通过人民权利的保障体现出来。而在作为调整各类社会关系主要依据的私法体系中,《民法典》可以说一部纲领性的文件,它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民法典》从有到无的进步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立法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
第三,《民法典》有利于发展和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发展和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民法经济。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尊重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民法得不到尊重,就不可能有规范有序的市场。近代以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民法的大发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及世界各国民法的繁荣就是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民法典的产生正是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充分尊重民事主体的尊严和权利,更充分地保障经济行为的契约意识、签约自由以及市场主体的产权精神,尊重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四,《民法典》能够夯实社会公共道德和精神文明基础,提升社会文明水准。民法原则和精神的普及与社会的诚信、道德和精神文明有内在的联系。民法典所内涵的理性、诚信和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文明的基础。严格落实和推动《民法典》的实施,某种意义上就是促进社会的道德和精神文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能只有物质形态的现代化,必须要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体现出来,并最终表现为社会公共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普遍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我们的社会包括每一个公民都有严格的社会责任、诚信和契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民法典》也是一部精神文明法,是一部弘扬公共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情怀的法律诗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总之,《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与法制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