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免责条款(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MIUI设置)
未致不应有的重大损害不担责,你怎么看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见义勇为本来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社会公德,但是受国民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好心人被碰瓷的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见义勇为的积极性,而此次出台的免责条款,则可以被视为我国首部“好人法”,这对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切身权益是有实质性作用的,也能够从法律层面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形成很好的激励作用,毕竟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想去做好事,而是担心做了好事以后反被无限,而免责条款则针对这种担忧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风气有所不同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因为法律体系的缺失而导致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受到损失,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而此次所给出的全新司法解释,则更加细化了追责标准,虽然对重大过失的界定依然不够清晰,但是相比较以前的法律条款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这会给社会风气的重塑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发生交通事故没人理会,这些令人心寒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虽然当事人可能会有心灰意冷的感觉,可我们却无法苛责路人,毕竟发生的碰瓷事件太多,在缺少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没人见义勇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出台新的政策,让施救者没有了后顾之忧,这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消息,毕竟意外情况是谁都无法预料的,只有得到健全法律体系的保护,才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有人伸出援手,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的法律接受还是比较及时的。
在这些法律条款的实施过程中,民众对责任的担心也会消失,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果断的施以援手也不用担心遭到讹诈,毕竟有了针对性的法律条款提供保障,只要这样的法律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用不了多久,我们的社会风气会再次转好,那时或许不会出现因为见义勇为而被讹诈的情况,毕竟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即使内心阴暗的人,在发现无利可图以后也不会去选择碰瓷这样的不道德行为,所以说免责条款的出现,不仅是对施救者个人的保护,也是对受助者和整个社会风气的保护。
见义勇为属于人身意外伤害险的承保范围吗?
你好,见义勇为从条款上来说是属于意外伤害险的承保范围。有些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应该预料到的,但由于疏忽而引致的,如在停电时未切断电源修理线路,因不久恢复供电而触电身亡。另有一些事故虽是被保险人可以预见到的,但在客观上无法抗拒或在技术上不能采取措施避免的事故,如楼房失火,火封住门口和走道,被保险人迫不得已从窗口跳下,摔成重伤。或者虽在技术上可以采取措施避免,但由于法律和职责上的规定,或履行应尽义务,不去躲避,如银行职工为保护国家财产在与抢劫银行的歹徒搏斗中受伤。
以上这些均属于意外事故。凡是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使自己遭受伤害,如自杀、自伤,均不属于意外事故。
2.外来原因造成的。指被保险人身体外部原因造成的事故,如食物中毒、失足落水。注意:疾病所致伤害不属于意外事故,因为它是人体内部生理故障或新陈代谢的结果。
3.突然发生的。即意外伤害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来不及预防,如行人被汽车突然撞倒。铅中毒、矽肺等职业病虽然是外来致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但由于伤害是逐步造成的,而且是可以预见和预防的,不属于意外事故。
对于建议勇为属于社会公民应尽的意外,目前国内已有理赔先例,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都会采取通融赔付的方式进行补偿被保险人。
见义勇为规定
见义勇为规定
见义勇为规定,见义勇为的认定规范可以让更多的人乐于助人,遇见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的积极性会提高,没有后顾之忧的见义勇为才会更成功,下面和大家分享见义勇为规定。
见义勇为规定1
一、《民法典》见义勇为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183、184条将见义勇为行为纳入民法调整范围,建立了民法上的见义勇为制度,赋予了见义勇为行为人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损害补偿请求权。
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谁补偿,这与紧急避险的有关条款中的法律原则一致。这是针对当前我国见义勇为引发纠纷的案例实际,在法律上对见义勇为者赋予一种请求权。
2、条文特别强调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定的一种突破。“可以”并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是任性的规定,是道德上的鼓励。很多见义勇为者所受的是人身伤害,人身伤害是很难完全用金钱补偿的,得了好处的`人对见义勇为者酌情进行补偿,体现出法律提倡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奖励的道德导向。
3、“可以”还可以理解为,不管见义勇为者受损害的责任是否已被侵权人承担,只要受益人自愿给见义勇为者补偿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
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重大过失”如何界定?可以理解为行为人没有尽到与保护自己民事权益时同等的注意义务。这也意味着,救助者并非一概免责,如果救助者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受助人损害的,救助者须承担民事责任。
二、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三、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1、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
2、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
3、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我们可以得知,《民法典》见义勇为的新规定,包括见义勇为者有权请求赔偿,并且,除了造成重大过失之外,见义勇为者不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我相信通过这一规定,赋予了见义勇为者的权利,使得我们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见义勇为规定2
见义勇为怎么认定
(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符合其法律特性。
(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所谓的危难救助行为是指当国家、集体、社会、公民个人财产及公民个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胁之时,行为人实施了旨在降低损失或威胁的行为,进而产生了相应后果的一切行为。这种行为一般都是在危险的情况下出现,并且伴有较强的风险性。
(3)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所谓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与救助对象的法律约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够算作见义勇为。换句话说,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约定的职责或不具备法律约定的救助义务以外,才能够成为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规定3
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该行为界定为行为人职责以外的危难救助行为(均为“危难救助”字样, 但都具有这一基本涵义)。主要分歧在于:
一是见义勇为的内容或者说类型是否只限定于维护社会治安, 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等是否属于见义勇为的范畴;
二是实施危难救助行为要构成见义勇为, 是否必须事迹突出或者有突出贡献;
三是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危难救助, 在何种情形下才属于见义勇为;
四是见义勇为行为的主体是否限定于个人(自然人) , 集体组织能否成为该行为的主体。
扩展资料: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见义勇为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见义勇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第二类是抢险救灾的行为.
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主要有: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将见义勇为免责写入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见义勇为免责,主在免除救人者的后顾之忧。救人反被讹,受伤无人管,网络大炒作,对簿公堂上……面对着被人误解的风险、救人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见义勇为望而却步、避而远之。民法典对见义勇为的规定中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规定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法律对匡扶正义的支持,是司法对解围纾困的肯定。民法典让见义勇为者更有底气、更有安全感,但切实消除见义勇为者的顾虑,不仅需要用法律温暖救人者的心,还需要法官、检察官在司法实践中对证据材料的把握,对法律规则的适用,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才能让善行善举在社会中得以弘扬。
见义勇为免责,旨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义勇为者的身上,总有一种力量和精神,在鼓舞和感染着我们。将见义勇为免责写入民法典,则是明确了法律对于道德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离不开司法的力量,因此,法院在面对这样的纠纷时,案件判决要基于法律法规、基于公序良俗、基于世道人心,为肯定见义勇为精神、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导向。民法典有序分摊了侵权人、受益人的各方责任,对行善者责任豁免,让行善者的权利保障得以制度化、常态化。司法实践中基于此作出的判决,对于鼓励社会公众见义勇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和谐、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见义勇为人员有什么福利?
北京市民政局刚发布消息,明天起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凭有效证件,可以免费乘坐本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
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乘车卡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持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乘车卡乘坐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时,伤残见义勇为人员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可免费携带。
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乘车卡每年由区县民政部门统一收取,交市民政部门审核验证,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进行激活后,方可在下一年度使用。
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已免费为980名见义勇为人员办理了乘车卡,并将定期为新确认的见义勇为人员办理乘车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