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有哪些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有: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负总责,并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负连带责任;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对其勘察、设计的工程质量负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五条
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
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材料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质量预控措施,为确保工程质
量,制定以下检验制度。
1、 根据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
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重要的结构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砌墙砖和砌块、防水材料、玻璃幕墙及建筑外窗等均应有材料进场复验报告。
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对于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
半成品、成品、配件及设备,禁止使用于工程当中。
3、 按照DBJ01-51-2000管理规程规定,Ⅰ类物资属于一般物资,
包括保温材料、防火涂料、预制砼构件、门窗、隔墙材料、装饰材料、幕墙材料、焊条、焊剂和焊药,各种管材、管件、原材料及附料,各种安装工程的设备、配件等,电力电缆、电线、箱体、各种开关、灯具及设备等。
对于一般物资进场检测,应由项目部专业工长、质检员、材料员等
到有关人员按设计文件要求、现行材料标准规定等具体要求对其进行抽样检测。
4、 对于所规定的Ⅱ类物资(需要进场复验的材料),除按上述要求
进行检测外,还应由有关人员(试验员)按规定“必试项目与检验规则”,进行取样,送至有资质许可的检测单位(试验室、试验中心)进行复试检验(试验),才能认可其质量合格与否。对于此类物资的检验,应由项目工程师组织进行,并按要求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5、 对Ⅲ类物资,除须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复试检验(试验)
报告外,还需通过规定龄期后再经检验(试验)方能认可其质量的,如砼、砌筑砂浆等。对于此类检验,在项目部应由专职试验工按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制作和送检,并随时与试验单位联系,及时将质量信息反馈给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保证见证取样的数量。
6、 物资进场后应按规定程序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办理相应的
物资验证手续。
7、 工程物资材料经进场检验后,应由质检人员(材料保管员)及
时进行挂牌、标识,按现场规定进行贮存、入库保管。
8、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隔离、标识、记录与处置。
过程三检制度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保证工序质量,是项目部最基本、最重要的质
量控制之一,应在每道工序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1、 施工班组的自检、互检:各工种作业班组,在施工前应有相应
的书面技术交底(或样板交底),在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及时组织进行自检、互检,纠正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应保存文字记录(自检记录、施工日志等)。
2、 在上道工序完成后准备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或土建与设备安装
工序之间),应由双方班组长(工长)共同进行工序交接检验,经检查合格方能转入下道工序,并应有文字记录,如有未了事宜应记录清楚,以便追溯。
3、 对于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应在其完成之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
专业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等参加检查,并做出结论明确,内容详细的文字记录。
4、 对于各种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的检验,应按新的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的规定程序进行,应有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和签认。
5、 过程三检所形成的文字材料、记录,应由施工作业层负责保存,
以备查验。
成品保护制度
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成品完好率,避免人为的损失,增加经济效益,力争优质低耗,特制定以下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制度:
1、 对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所有施工物资)按现场管理制
度要求进行堆放、储存和保管。水泥应入库,钢筋管材按规格、品种、型号分别码放整齐,贵重物品单库存放。配件、零星用品入库保管,门窗、保温、防水材料等应采取遮盖或入库保管。
2、 加强工序、分项工程成品保护工作。对每一工序(检验批)、分
项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必须按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中的成品保护措施的要求做好成品保护,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质量意识。
3、 做好工序、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土建与设备安装工程有交叉
作业,尤其注意成品保护。在结构施工中,水、电预留、预埋施工应配合砌筑、钢筋、模板、砼工程,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严禁事后剔凿,破坏结构,交接检查应有记录,由专业工长、作业班、组长、专职质检员参加签认。
4、 装饰、装修与设备安装工程的成品保护,在进行施工作业前,
应由专业工长(分承包负责人)提供书面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其中必须包括成品保护措施,作业人员应按交底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本工种作业应尽量避免对其他工种的成品造成破坏和污染,应采取封、包、遮、盖等保护措施。
5、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品保护。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如门窗安装、
管道、卫生洁具、给水配件安装、阀门、散热器、电气开关、插座、箱、盒、油漆、粉刷、地面工程、外装修工程、屋面防水等,还包括完成各种施工试验、检验项目等,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建筑产品遭受人为或意外的破坏,设专人负责,并依据具体情况制订并执行相应的奖罚制度。
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1、 本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统一标准》(GB50300—2001)要求贯彻执行。
2、 验收程序和组织:
2.1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
(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2.2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
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
2.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并人员进行检查
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3、 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3.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3.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3.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
形成验收文件。
3.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
样检测。
3.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3.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3.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
质。
3.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4、 在2003.1.1前开工的在施工程还按旧的施工验收规范执行。
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1、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和内容详尽,包括各类施工记录、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交接记录及中间检查记录等。
2、项目经理部要设专职的技术资料员,负责各种质量文件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
3、各种施工试验、材料试验应由专职试验员负责按施工规范、规
程的要求进行取样,送至有资格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并及时将试验结果反馈到项目工程师及有关人员,要保证有见证取样的数量达到要求。施工试验应由专业工长、质检员(土建、水、电)、班组长等到有关人员参加,试验记录由工长负责按要求如实填写、签证完毕后交于资料员收存。
5、 各质量检验记录,要按“质量验收制度”的要求进行检验、填
写、签认,由资料员负责归档保存。
6、 各类交接检查、中间检查应由有关工序负责人,分包负责人按
设计文件、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签认。
7、 所有质量记录的管理还应符合公司质量手册中有关质量记录,
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
技术交底制度
为保证按图施工,贯彻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我们应该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制定以下技术交底制度:
1、设计交底
(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负责与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在确定设计交底日期后,由技术负责人通知公司工程部、质量部、建设(监理)等有关单位,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
(2)设计交底后应及时办理一次性洽商,如设计人当时决定不了的问题,由设计单位研究后补办洽商或设计变更。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
(1)工程开工前,由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人对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交底,并做好设计交底记录存档。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因交底内容多,交底时可不单独编制交底,交底方式亦可采用开会形式,将各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由编制人进行宣读,各有关人员做好会议记录,由资料员将交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做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存档。
3、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在分项工程施工前,专业工长负责编制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专业工长对班组长进行交底。
4、特殊过程、设计变更、洽商交底
防水、钢筋焊接、砼浇筑、构件吊装等特殊过程施工前,设计变更、洽商生效后由技术负责人对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5、样板间交底
在工程装修前进行,样板间必须作到项目齐全,一次作到位。
6、口头交底
由交底人根据接受交底人变化及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随机进行。
7、项目部交底主要内容
(1)工程特点、工程范围、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要求。
(2)主要操作方法和质量安全措施。
(3)主要设计变更和设备、材料使用情况。
(4)重要施工图纸解释。
(5)经批准的重大施工方案措施。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保证技术经济指标措施。
(8)应作好的技术记录及分工。
(9)其他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8、班组技术交底内容
(1)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中的有关要求。
(2)操作方法和保证质量安全措施及要求。
(3)技术检验和检查验收要求。
(4)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5)设计变更、设备及材料使用情况。
(6)工艺质量标准和评定办法。
(7)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协调和配合问题。
(8)成品保护措施。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意识,通过对工程质量的认真管理,以质量求生存,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伴随着工程建设过程而不断产生和形成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这一阶段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施工阶段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具体来说,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涉及项目建设全过程,影响因素多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越长、生产技术复杂,因而工程项目建设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涉及工程建设各阶段,不仅受项目管理、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还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工程质量离散、波动大
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涉及多种工作和工艺,部分工程的质量不能代表整体工程的质量。工程项目的单项工程质量达标不能说明整个项目质量达标,这种离散特性给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另外,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波动大。
(三)工程质量隐蔽性大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工序是隐蔽的,完工后很难看出质量问题,从而使得工程质量的隐蔽性极大,往往即使内部出现问题也很难及时发现。另外,工序间的交接也容易造成隐蔽性的质量缺陷。
(四)工程质量受投资、进度的约束
工程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须正确处理好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工程质量终检局限性大
工程项目完成后,要全面检查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困难和局限性。这也要求各专业在施工中严格实施现场监督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的隐蔽性问题,重视工程质量的事情控制和事中控制。
二、建设工程不同阶段的质量管理要点
(一)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工程图纸设计质量管理。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质量管理的源头应该是设计质量管理,建议公司建立设计质量监督站,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力度,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2.施工队伍选择。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开始后,为了能找到最优施工队伍,必须使用招标投标方式进行选择。选择施工队伍,应主要考察:一,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资金情况、企业等级、资格证书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最好能走访该施工队伍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以便了解其信誉。
3.施工合同拟订。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保障自身利益最有效的武器。分包合同内容必须严密过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4.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材料和设备采购对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等具有重大影响。在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应确保工程物资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对于分包商提供的材料,首先,在分包合同中应具体说明施工材料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其次,对于分包单位提供的重要材料,应进行检验,查验材料合格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一般材料要进行抽检。未经检验合格的工程物资不得使用,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对施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分包商通过资质审查,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案等进行审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对施工用机械、设备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分包商对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质量;做好对测量基准点和参考标高的确认及工程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2)应做好监控准备工作、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设计图纸的变更及其控制;做好施工现场场地及通道条件的保证;落实好事前质量保证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上,项目经理部应狠下功夫,不求完美,但求实用,要尊重和保持以前好的习惯,又要有所创新和突破,改良而不彻底改变,建立起最适合自己的体系制度。这些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这里总结几种实用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责任制度。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施工过程技术复核制度。施工前,认真组织分包商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尺寸、误差等做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在开始施工;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3)现场会议制度。施工现场建立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相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
4)日常质量问题报告和处理制度。建立日常质量问题报告和处理制度,应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这有利于现场质量问题的监管和整改。
(2)在施工前列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实施质量预控。质量控制点中的重点控制对象包括:人的行为,关键过程、关键操作,施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施工技术参数,工序之间的作业顺序,作业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四新”的应用,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等。
(3)重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通过对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可以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即使发现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得以纠正从而使工程质量处于稳定状态,起到预防的作用;可以判断是否有“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把住质量关,使不符合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经过返修达到质量标准后才转人下道工序;通过验收所得的数据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将从中所获得的质量信息及时通知承包商,利于改进和提高。
(三)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是基本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管理重点是对资料的整理。应保证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齐全,符合验收标准。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