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为什么不能结婚,为什么不能近亲通婚?
为什么不能近亲通婚?
因为近亲通婚让中国吃尽苦头,导致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以前那个村子都有几个傻子,就是存在近亲结婚造成的,现在基本杜绝了近亲结婚,所以说遗传病傻子少啦,国家也隨着变成了发达国家。
为什么不能近亲通婚?为什么会对遗传产生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里,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禁止结婚的,同时,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形成婚姻的,也属于无效婚姻。因此说,近亲结婚在法律上是无法律效力的,也属于无效婚姻。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即禁止近亲结婚,一方面是出于优生学上的原则,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夫妻如果血缘太近,容易将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疾病或缺陷遗传给下一代,给民族的健康、人口的素质及人类的发展带来危害。二是基于伦理上的要求,由于近亲结婚有悖伦理教化,有碍于人类长期形成的婚姻道德,容易造成亲属身份上和继承上的混乱。近亲结婚的危害有哪些?近亲结婚,后代的死亡率高,并常出现痴呆、畸形儿和遗传病患者。这是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获得了较多的相同基因,容易使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后代中相遇(即纯合),因而容易出生素质低劣的孩子。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癫痫等多基因遗传病,在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非近亲结婚。有统计表明,近亲结婚后他们的下一代儿童死亡率比非近亲结婚的高出3倍,其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的高出150倍。
近亲结婚真的有问题吗?
关于近亲结婚这个问题我周围就有好几个案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不是危言耸听,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这样的案例还少吗?
当今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已成定局,导致很多农村大龄男生至今未娶,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特别提醒广大剩男们不要因为节约结婚成本而踩雷,导致深陷痛苦泥潭的后果,下面介绍两个我周围的案例:
1.我们村里有个大爷年轻的时候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娶了舅舅的姑娘,就是嫡亲的表妹为妻,育有两男两女,小时候儿女们都上过学聪明伶俐,没有异常情况,长大后相继成家并都育有儿女,确实可喜可贺,可是不幸就在95至2005年期间发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个接一个的都患上精神病,大爷年轻的时候是个有名气的建筑老板,家底非常殷实,为了给儿女们治病卖掉了市里的两套房产,几乎花光所有积蓄,可是人财两空,四个儿女在不到十年间相继死去,现在大爷大娘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让人看了确实伤心,好在国家政策好,被政府纳入五保户家庭,两老才过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
2.邻村有对夫妻现在五十岁左右,94年结婚的,在那个计划生育非常严格的年代,次年生下一个儿子,本来天随人愿的大喜事,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随着儿子天天长大,却发现既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是个天生的聋哑人,后来向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申请生育了第二代,生了个姑凉,可倍受打击的是竟然是个手脚不全的畸形女儿,99年两岁的女儿患病夭折,罪魁祸首原来也是近亲结婚,无不例外的都是嫡亲的表兄妹,后来夫妻俩决定不再生育,对继续生育的后果心知肚明,现在夫妻俩只想陪着儿子好好的生活,几年前被政府纳入低保户,对于他家来说也算是莫大的安慰吧!
这仅仅是两个案例而已,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近亲结婚确实给当事人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无限的痛苦,也给社会不可估量的负担,所以拒绝,杜绝近亲结婚是国家提倡的根本原因,是有确凿科学依据的。
为什么人类不能近亲结婚,而动物可以近亲繁殖?
在古代,皇族非常的注重血统的问题,所以近亲结婚是一种常态,但是到了如今,近亲结婚无论是从法律层面上,还是道德层面上都已经被人摒弃了。
但是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家养动物还是野生动物好像都不受近亲繁殖的约束,尤其是在人工饲养下,人还会主动地让动物近亲繁殖。这是不是就代表“人类不能近亲结婚,动物可以近亲繁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近亲繁殖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
为什么人类不能近亲结婚?在开始我们说过,近亲结婚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古代的交通不便利,人们通常都是就近选择伴侣,而一些所谓的皇亲国戚保证所谓的“血统”也会同一家族的异性结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近亲结婚仅限于同一母系祖先的男女,举个例子,张三的父母分别是张大和李二,李二有一个亲姐妹李三,李三嫁给了王四,生了一个王姓女儿,她是允许与张三结婚的。但是,如果是张大的兄弟与妻子生了一个张姓的女儿,是不允许与张三结婚的,至于说张三与他同父同母的姐姐或者是妹妹结婚,这更是不被允许的。可见,即使古代可以近亲结婚,也是有限制的。
到了如今,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都已经禁止近亲结婚了,而世界范围内之所以禁止除了上面说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后代的危害。众所周知,人和动物一样体内的基因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基因,其中隐性的基因中有5-6种是有害基因,当人与非近亲结婚时,由于双方的基因差异较大,所以隐性有害基因在下一代通常也是隐性的。
但是,近亲结婚的话,二者隐性等位基因就会有相同的,这样产生后代隐性有害基因就容易变为隐性。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非近亲产生的后代隐性有害基因变为显性的几率为百万分之一,但是近亲结婚产生的后代有害基因变为显性的几率就会大幅度提升,具体提升多少,是根据遗传病的病发率以及近亲指数决定的。
而隐性有害基因变为显性的表现包括但不仅限于:智力问题、畸形、心脏、器官衰竭等等疾病。
因此,为了减少新生儿因为遗传导致的疾病的发病率以及为了保证人类基因的多样性,目前世界范围内几乎都禁止了3代内的近亲结婚。(下图为近亲结婚导致的“月亮脸”)
为什么表面上看动物可以近亲繁殖?现有的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我们分开来看一下它们近亲繁殖的情况。
首先是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近亲繁殖实际上是非常少见的,这是因为野生动物们大都有自己规避近亲繁殖的机制,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例一:老虎是独居动物,它与其他独居动物一样,除了繁殖期都是独来独往的,母虎在繁殖期过后,会自己生活,度过整个妊娠期和哺乳期。小老虎无论是雌雄到2-3岁时,都会被母亲赶走。根据动物学家们的观察发现,母虎的后代中,除了雌性会离母亲的领地比较近以外,所有雄性后代的领地与母亲以及异性姐妹都相隔非常的远,这就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
例二:群居动物。狼可以说是群居食肉动物中等级制度最严格的存在了,在狼群中,只有“头狼”夫妇可以繁殖,即便是它的孩子们也不能在族群中繁殖,它们想要繁殖只有一条出路“离群”。同样的狮群中,雄性后代在2-3岁时也会被驱逐出去,雌性后代则会继续留在族群中,此时就避免了雄性后代与族群中雌性近亲繁殖的情况。而一头雄狮从拥有狮群到被挑战,一般都在3-4年之间,所以当它的雌性后代性成熟,它也被新的雄狮取代了,也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
当然,上面我们只说了食肉动物,其实群居的食草动物也是这样的,它们的雄性后代不等性成熟就被赶出族群了,而且食草动物中并非只有首领有繁殖的权利,其他雄性也能找到繁殖的对象,这样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
由此可见,野生动物们其实都有自己规避近亲繁殖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后代最优化,才能经得起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才能保住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才不会被淘汰掉。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家养动物。我们之所以有动物可以近亲繁殖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家养动物中,近亲繁殖是常见的现象。虽然在家养动物中近亲繁殖常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它们不受近亲繁殖的影响。
首先,家养动物的近亲繁殖通常是人为干预的,而目的通常是为了纯种动物的选育。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只赛鸽非常方向感和飞行能力都很强,此时它的后代就会被拿来作为纯种的选育,简单的说就是让这只赛鸽的后代互相繁殖或者是让后代直接与亲一代繁殖,这样人们大概率能够得到与亲一代赛鸽同样优秀性状的鸽子。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它们近亲繁殖也会增加隐性不良基因变为显性的几率,只不过,在人工的干预下,可以让它们多次繁殖,从中取出没有受影响的后代,毕竟近亲繁殖产生不良后代的几率并非100%。
而且这些近亲繁殖的动物之所以能够被保留,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人工饲养下,不受大自然的约束。举个简单的例子,近亲繁殖产生的后代可能会改变动物的毛发,比如狮子的毛发是草黄色的,这更利于它们伪装自己,但是近亲繁殖可能会产生其他颜色的狮子,这样狮子在自然界中是很难生存的,因为它的毛发颜色容易暴露自己,从而降低捕猎成功率。
但是,在人工饲养下,人们只要符合狮子的某一个特征就可以了(比如鬃毛好看),毛发颜色是不需要考虑的。
总结近亲繁殖最大的危害有两个:大大增加后代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者缺陷的几率以及影响物种本身的基因多样性,因此,无论是人还是野生动物们都在尽可能的避免近亲繁殖的发生。
不过,在人工饲养下的家养动物就不同了,人们发现将一些优良性状的动物进行近亲繁殖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这一性状,所以就人为的干预让它们近亲繁殖。同样的,它们近亲繁殖也能产下许多“不良”的后代,这些后代只需要人工筛选掉就可以了。
因此,总的来说,如果不是人为干预,所有动物都会尽量的不会选择近亲繁殖,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之一。
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生物角度?
近亲携带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更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