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大学生犯罪服刑后学校一定要开除学生吗?
大学生犯罪服刑后学校一定要开除学生吗?
是否判开除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或者有偷窃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 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动言论和行为者;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 团结、侮辱和诽谤他人而坚持不改者;
(二)触犯国家刑律,构成刑事犯罪者;
(三)破坏公共财产,偷窃国家、集体、私人财物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者;
(四)有偷窃行为而又屡教不改者;酗酒、赌博、打架斗殴,情节严重者。
扩展资料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 育或纪律处分。处分分下列六种:(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勒令退学;(6)开除学籍 。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解除留校察看 ;经教育不改的可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四条,对犯错误的学生,要热情帮助,严格要求。处理时要 持慎重态度,坚持调 查研究,实事求是,善于将思想认识问题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区别,处分要适当。处理结论要 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对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五条,对学生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由学校审批 ,报省、自治区、直 辖市主管高教部门备案。其中因政治问题而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须报经省、自 治区、直辖市党委有关部门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高教部门审批。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学生,其善后问题按照退学学生的有关规定处理。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六条,对学生的鉴定、奖励、处分材料,均归入本人档案, 不得撤销。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七条,勒令退学的学生只发给学历证明;开除学籍的不发给 学历证明。
参考资料来源:
女大学生犯罪自首,处罚流程?
犯罪嫌疑人向各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投案自首,如实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依法给予宽大处理。
一、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在规定期限内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且罪行轻微,不再对社会具有危险性的,可以不予羁押;其中,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自首后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视为自首:
(一)在逃犯罪嫌疑人委托他人代为投案或者用信电方式投案后,接受公安机关讯问且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的;
(二)在逃犯罪嫌疑人家属陪同、扭送其归案或主动报案,并符合如实供述罪行的条件;
(三)在逃犯罪嫌疑人向公安司法机关之外的其他组织单位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
二、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后,根据其犯罪的性质、情节等,只要符合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作出撤销案件处理决定。
三、自首以后的司法程序对于那些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且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并向检、法两院提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建议;人民检察院根据案情,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可以作出缓刑判决或者免除刑罚的判决。
大学生犯罪的重要个人因素?
一、 感情危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重情重义。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断成熟,对感情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对异性的吸引往往无法克制,再加上青年人应有的那份狂热和冲动,极易产生不应有的恶果。感情是美好的,爱情是甜蜜的,友情是纯洁的。我们应珍视感情,呵护爱情,珍惜友情,不要把纯洁的友情混同于不应有的爱情。作为大学生,我应明白肩头的重担,做一名有志青年。
然而,当今的大学生往往将友情混同于爱情,禁不住花前月下的诱惑,在玫瑰、美酒、佳人的环绕中裹足不前,沉溺于二人世界,这是对青春的浪费,是对前途和祖国的极大不负任。两人一旦出现感情危机,一方便对另一方产生敌对情绪,甚至会对其打击报复;对和另一方要好的异性产生仇恨,甚至大大出手,更有甚者因杀人而构成犯罪。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案件,一个个哀号痛哭的年轻孤魂,一滴滴相思悔恨的血泪,无不警示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切莫偷食感情禁果。因为不成熟的心理所酝酿出的不成熟的爱情是苦涩的是有毒的,用这种爱情“蜜汁”所浇灌的生命之花是会枯萎死亡的。我们热爱生命,呵护感情,但决不可为情所困沉溺其中。因此,我们大学生应目光远大,立志高远,先立业后成家,不趁青春大好年华干出一番事业,岂不枉活一生?
二、 功利教育害人不浅
目前很多高校都与社会接轨,引入竟争机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有个度。有些学校把一切学校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通过打分测评等办法评优,把一切管理手段和标准量化,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与分数挂钩,处处以加分相引诱,此种方式实不足取。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利欲这根弦,我们可以适当拨动,使其在人心中产生一两个动听的音符,决不可乱拨,否则会使人利欲上升,欲火攻心,产生很多不和谐甚至具有破坏性的音符。我们主张奖惩分明鼓励竞争,但决不是以利相诱导的恶性竞争。尤其是在政法、财经等诚信、公正、公平原则较强的专业院校内,此种管理体制更不足取。因为他们为社会培养的都是将来的执法者和交易的主体,若在对其教育时就加入功利主义思想,使其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政法院校的学生很可能在利益面前出卖国法,枉法裁判,导致司法腐败。司法保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财经院校的学生他们由于职务特性笔下有财,财万千。一旦也成为惟利是图者,心数不正,笔下一动将挪走国家资财万千,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成为挪用公款得罪犯,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这种功利教育不能不说是教育界的失误。
三、 就业学习压力大
由于时代发展,我们有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将经受更大压力。尤其是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他们为适应将来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压力自然也相应加大。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心理上产生诸如偏执性、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强迫性等人格障碍,进而导致一些变态心理犯罪,使人防不甚防。
四、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在大学内,同学来自天南海北,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底蕴,带来了地区间思想和观念的差异和冲突。从而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挪移,接受了一些腐朽的文化思想。在这些副文化群的影响下,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了犯罪的因子,在一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这些因子将发挥作用,使其心理呈现一种病态,并在条件成熟时以犯罪的方式爆发出来,构成犯罪。
再加上周围环境中一些人际关系和宣传媒体的作用,是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认为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人心不古,进而仇视社会,并在一些媒体有关破坏和暴力的宣传误导下,作出犯罪的举动,构成反社会、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犯罪。
以上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最主要的几点,通过上面论述可见,要预防大学生犯罪必须从学校抓起,从教育体制抓起,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抓起。从根本上消灭犯罪根源,严把教书育人关,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大学生。
是什么让大学生走向犯罪?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我亲眼见过我的同学因为攀比,偷同宿舍人的钱,很多次,包括手机,偷了就拿出去卖,也是她舍友好心,只是告诉了班主任然后私下解决了,不然这个女生就毁了 。
为什么大学生会有犯罪行为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二者更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
(1)虚荣
(2)攀比
(3)盲从
(4)报复
(5)嫉妒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
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
大学生犯罪中什么犯罪居于首位?
在大学生违法犯罪中,盗窃居于首位。
尽管我国大学生犯罪率一直是很低的,但其涉及范围、性质及危害性与社会其他人群的违法犯罪行为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思想道德蜕变、心理不健康、法制观念淡薄、学校管理不严等。为此,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预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