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谍法实施时间,反间谍法的法律依据是?
反间谍法的法律依据是?
1.反间谍法的依据、立法依据是宪法。根据本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反间谍法》是为了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的。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2.法律依据:
(1)《反间谍法》第一条 为了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及各企业事业组织,都有防范、制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的法律除了反间谍法还有什么?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的法律主要有《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
\
间谍的意义在于“刺探情报”,当被泄露情报的一方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会因为“泄密”而受到巨大的损害的时候,间谍的罪行就是不可饶恕的了;所以必须建立法律保护自己国家和人们的利益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不被“间谍”破坏。
哪些情形属于《反间谍法》所称“立功表现”?
1.揭发、检举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犯罪分子,情况属实的。
2.提供重要线索、证据,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得以发现和制止的。
3.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捕获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的。
拓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1月1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 学习贯彻《反间谍法》,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2.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
3. 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间谍行为。
4. 增强全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5.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组织应尽的义务。
6.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构筑坚固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7. 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
8. 泄露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的,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 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10.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11.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新中国建立后加强和规范隐蔽战线反间谍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
修法意义
《反间谍法》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既为反间谍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又为在隐蔽战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划,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反间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必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修法背景
修订现行国家安全法的总体考虑是:
一是以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为基础,突出反间谍工作特点;
二是总结反间谍工作的经验,将实践检验有效、且反间谍工作确需的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三是注意与正在起草的法律协调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将“国家安全法”的名称修改为“反间谍法”,保留了现行国家安全法中涉及反间谍工作的内容,将条文中关于国家安全机关履行“国家安全工作”职责的表述修改为“反间谍工作”,相关条款也一并作了文字调整。
修法过程
1993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对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制止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6月27日,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两次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并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
2014年7月30日,该草案在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2014年8月25日,在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作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说明。
2014年10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根据草案,为间谍组织招募人员等六类行为拟确定为间谍行为。这是我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