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民法典不叫民法(为何叫民法典)
《民法通则》为什么不是民法典?
民法典是对民法这个部门法中的各个单行法的汇编。目前我国民法部门中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等,所以通则不是民法典
民法典与民法通则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同意啊。一楼在说什么梦话……
我国的民法之所以叫做民法通则,得从它的出台背景来分析。
民法通则80年代就出台了,而我国有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争的结束却是90年代后才真正划上句号。依法治国方略更是98年左右才提出。民法的制定开始就是为了应付对外开放经济交往的实际需要,先由通则再来合同最后是知识产权、人身权就可以看到,制定民法通则的法学家确实很想毕其功于一役,但却又力不从心。
毕竟时间紧迫,与其出台一部名不副实的民法典贻笑大方还不如本着自谦和实用的态度就叫民法通则,给我国的民法理念定下大方向,余下的留给后人慢慢完善。。
学习西方法制史,我们也可以看到被视作经典的德国民法典从酝酿到最后半醒过了100年!!!几代法学家的努力才达到了其留存后世的辉煌。
从这个层面看,我国的民法通则没有妄称民法典,是很客观的。
不过随着物权法出台,我国最终将形成完备的民法体系,那么一部民法典的出台也并非不可期待之事了。
“民法典”为什么不叫做“人民法典”或者干脆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
调整相互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叫做民法。民法典在我国境内,我国驻外领事馆,以及在我国注册交通工具上对任何人都使用,所以如果前面加上“人”字,明显与法律适用的范围不符。至于你说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更荒唐了,你把宪法放在什么位置
民法和民法典是一回事吗
民法典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成文法,是用以规范民事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典,而民法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所有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范围包括了民法典在内,民法典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为什么草案叫民法总则不叫民法典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正所谓“纲举”方能“目张”,因此其对于整部民法典的圆融通达至关重要。 具体内容: 三月吧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接下来几天,代表委员将就民法总则草案(下称草案)进行审议、讨论,并于一5日人代会闭幕会上表决。 立规矩 徐 骏作(新华社发) 民法总则草案为何如此重要?有什么亮点?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起草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和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轶,对草案进行了解读。 时代性和民族性共融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正所谓“纲举”方能“目张”,因此其对于整部民法典的圆融通达至关重要。 此次提交人代会审议的草案,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理念和二一世纪的时代精神。”王利明表示,二一世纪是互联中国、高科技时代,更是一个走向权利的世纪,应该强化对人格尊严和自由的保护。“民法的终极价值是对人的关爱,最高目标是为人的人格尊严和全面发展服务。从草案确立的基本原则来看,不论是彰显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还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保护个人权益原则,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民法总则和民法典必须如实反映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法律调整的愿望,因而又具有民族性。 王利明表示,草案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包括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自愿原则保障个人对其私人生活、民事交往的自我支配、自我安排、自我决定,将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据王轶介绍,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法编、物权法编等各分编中,对家的重视会有更具体体现。 据王轶介绍,草案对于如何确认和保障个人信息权,公众十分关心。“目前,草案中有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条文。不过更多专家认为,这很难从民法角度回应公众对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关切,希望未来能在民法典分编中予以更多体现。”王轶说。 此外,草案还对“一老一少”问题进行了回应。“一老”指老人问题。草案首设了“成人监护制度”,明确配偶、父母、子女等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的监护人,堪称适应了老龄社会的现实需要。 “一少”指自然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标准问题。专家们在讨论时都支持将其从民法通则的一0周岁调整为陆周岁。 王利明表示,在保护公民权方面,草案有许多亮点。除了加强人格权保护外,在财产权方面,草案第一次使用了“平等保护”表述,是对物权法的重大完善,彰显了民事法律“私权平等”价值取向。此外,为应对知识经济和中国络时代发展需要,草案对知识产权客体进行了详细列举,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同时还规定了对数据和中国络虚拟财产保护。在互联中国大数据背景下,该规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去年5月底,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已全面启动。据王轶介绍,作为5家参与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专门成立了5个课题组,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就各分编分别提交专家建议稿。“在这个过程中,各课题组对一般性民事立法,行之有效的继续保留;非改不可的作出了相应修改。” 今年二月,各课题组已完成各自的专家建议稿,其中既包括条文设计,又包括立法理由和参考立法例。目前,建议稿已提交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王轶表示,民法典后续编纂工作将会对业已颁行的一般性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会增设如“人格权法编”之类的新内容。 “如果一切顺利,整个民法典编纂工作能在二0二0年全部顺利完成。我们会群策群力,编纂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民法典,这是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梦想。”
民法典是法律还是法规
民法典是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为法律,其他的均不是法律。所谓法典就是同一门类的现行法律、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而民法典就是现行民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法律。
法律分析
民法典之所以称为民法典,因为其是一部集民事法律大成的典籍,就像字词知识有字典,药物知识有药典,佛学知识有佛典,是权威、是准则、是依据、是和所有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制度。民法典包含了民事活动中从大到小的的很多方面,如合同订立、公司设立、离婚、继承、买卖等,可以说是一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民法典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标志着国家民法的完善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是解决民事纠纷的基础性法律,完善了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促进了国家法制化建设。总则部分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各分编在总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民事制度作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规定了民法的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等内容,确立并完善了民事基本制度,亮点很多,创新不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