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案例(银行个人信息泄露案例)
你见过哪些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
12月6日,成都市郫都区确诊两例新冠阳性患者,为一对夫妻。
今天,这两名患者的孙女赵某也被诊断出呈阳性。赵某确诊的消息发出后,当地防疫部门及时在网上公布了该患者14日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其中包含多家餐馆、酒吧,范围涵盖成华、郫都两区。
一并公布的信息显示,赵某年仅20岁,还没有固定职业。年纪轻轻就频繁出入酒吧,这一情形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而此后事情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互联网上接连出现赵某的身份证号、真实姓名及具体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赵某本人也遭受了极大程度的网络暴力。
此外,还有多名女性遭到“误伤”,个人信息受到不同程度泄露。目前,成都警方称已介入调查,但结果仍有待公布。
针对后续发展,网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特别时期应该特别对待,虽然赵某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但其在接触确诊的祖父母后仍然流连多地,“被人肉”是应得的惩罚,有助于警示后人,而且现在疫情防护仍然是第一位,尊重隐私再大也不能大过防疫。有的人则认为,即使是在特殊时期也不应该放松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防疫不应成为实施不法行为的幌子。
、
我国的抗疫活动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抗疫优先于保护公民其他权利的情况的确并不少见,比如为了防止人员流动而限制小区居民行动自由、为了提醒民众注意而公布患者活动轨迹等。在这些例子中,公民的个人自由、个人隐私都给防疫要求让了位,“特别时期特别对待”是具有正当性的。
但是在赵某这个案件中,存在着很多和上面不同的情节。合法的情况是由防疫主管部门来公布患者个人信息,而不是网友匿名“人肉”;公布的隐私程度也应该保持在必要限度,而不是大到教育经历、小到身份证号统统曝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合法公布信息的背后有法规支持,且内容克制,虽然也造成公民个人隐私的散布,但并没有给当事人带来太大损害。而以“支持防疫”为名进行的人肉搜索活动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擅自披露赵某个人隐私的网友既没有得到当事人许可、也没有对披露范围进行限定。
结果,赵某的照片、朋友圈信息及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都被公之于众,这些信息除了给网友增加谈资外,没有任何帮助抗疫的作用,而赵某本人也遭受了大量网络攻击。即使是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人肉”也没有任何的正当性。
更有人认为,“人肉”患者虽然有违法嫌疑,但能够对不注重防疫的人群施以惩戒,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追究法律责任。首先我们要摆正认知,罹患新冠肺炎不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都称不上恶,如果赵某明知自己患病,还为了感染他人多处活动,那么很可能构成了刑法上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自有刑法惩戒。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其本身就是疫情受害者,社会应当予以救济,而不是施以惩戒。
关于网络世界中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国家网信办于去年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规定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及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三个群体都设置了不得散布个人隐私的规定,这表明,发布、转发个人隐私信息都有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本案中包括了初始信息的上传者、微博转载者及提供转载渠道的微博平台等。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如何承担侵权责任被规定在第十五条,需要根据造成的损害类型来具体确定。在
本案中,赵某受到了诸多方面的网络暴力,人们根据其活动轨迹及身份信息称呼其为“转场女王”,又因为年纪轻轻无固定职业,因此遭受了网民私德上的指责。这里也涉及了名誉上的污蔑,因此她可以主张“赔礼道歉”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信阳师范学生信息遭泄露,涉事学生被撤职,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该校学生会一名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应郑州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业务人员要求,填写调查问卷时,泄露了有关学生的学信网信息。
信阳师范学生信息遭泄露 涉事学生被撤职
该校已经责令涉事学生干部写出深刻检讨,并将其予以撤职。对于这样的网络泄密,网友表示不能只停留在只对涉事学生干部撤职的层面,有关部门,尤其是警方应该尽快介入并查清,该事件中是否有涉嫌违法犯罪之情节,并依法依规作出严肃处理。涉事学生的行为是违规违法行为,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该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保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不犯类似的错误。
郑州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业务人员的行为属于诈骗
法律规定的诈骗,就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学信码,再用如此骗取来的学生学信码购买苹果平板电脑等从中牟利的话,则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我们大家应该通过这个案例能够深刻的认识到法律法规的威严性,如果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一定会受到法律的追究与惩戒。
我们要遵纪守法 知法守法
信阳师范学生信息遭泄露,涉事学生被撤职。我们从这个案例要深刻的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何处罚法律底线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会给自身给家庭给社会带来非常多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的发展,我们个人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网络隐私泄露的经典案例都有哪些?
例如:2017年3月22日,国内知名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公布了“携程安全支付日历导致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的相关信息。漏洞发现者指出,携程将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开启了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
而该信息加密级别并不够高,可以被骇客轻易获取。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的:持卡人姓名、身份证、所持银行卡类别、卡号、CVV码以及用于支付的6位密码。
相关信息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生育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和重要邮箱账号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六尺法律咨询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